□李 剑
回顾过去的4年,股票市场经历了近乎极端的行情,从大牛市到大熊市,再到超级结构性行情,大开大阖的走势也推升了指数基金的发展,指数基金规模从2006年至2010年年底增长10倍达到3000亿元的规模,指数基金的产品种类基本涵盖了国外已有的绝大多数类型,如全市场型、价值成长型、主题型、杠杆型,这当中又分为场外基金与场内可交易型基金(ETF与LOF)。在不同市场阶段,投资者可以有针对性地灵活选择指数基金,达到其“自由出行”的物质和精神满足。
当处于新周期的起点,最适合长期持有市场代表性好、BETA接近于1的全市场指数基金,这当中既有市场熟知的选择市值前300大股票的沪深300指数,也有目标市值覆盖率85%(成份股接近600只)、整体市场代表性更强的MSCI中国A指数。
当处于震荡阶段,投资者可以选择“短线游产品”——BETA较高、代表性好的指数基金,如果市场进一步呈结构性行情,比如大盘与小盘、价值与成长轮动时,投资者可选择风格差异明显的指数基金轮动操作,比如大中盘风格显著的上证180、上证50等,成长风格显著的深100、深300、中证500等指数;如果投资者有更高的风险收益偏好,敢于进行日间或T+1的短线操作,那么对应指数的ETF或LOF等场内基金品种相对便捷,当投资者看多日内行情,可以场内购买ETF或LOF份额从而快速参与,捕捉日内机会,目前市场流动性最好交易活跃的ETF产品主要有上证50ETF、上证180ETF和深证100ETF。如果觉得日间或T+1交易仍不够“给力”,有杠杆的分级指数基金可以放大收益,但同时放大的还有风险。
从投资方式来说,如果投资者选择了定期定额的方式并计划长期持有,建议您选择跨市场的宽基指数,比如:MSCI中国A股或者沪深300,其特点是市值覆盖率比较高,可以力争较为稳定的获取市场平均收益。一般而言,即使考虑经济周期的扰动因素,长期中市场还是会随着经济的增长而增长,所以,投资者的投资也会随之获得较为稳定的收益。但如果投资者选择自己利用指数进行波段操作的投资方式,或在市场风格上进行一些主动配置,那么就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特定的市场指数,比如有的投资者对于市场风格比较敏感,就可以选择上海市场指数(比如上证180)和深圳市场指数进行波段操作。
从投资策略来说,如果投资者选择的是全复制的指数产品,那么基本上可以完全获得该指数的收益(当然要考虑跟踪偏离和跟踪误差的影响);但如果投资者希望在指数复制的基础上得到增强,那么此时就要观察基金经理的投资能力和历史业绩,综合作出判断。另外,一般而言,如果是抽样复制的指数产品,其跟踪偏离和跟踪误差波动幅度要较全复制指数产品更大些,而基金经理采用抽样复制策略,往往是在某些全市场指数中,由于成份股太多而全复制成本较高的情况下才如此为之,投资者在选择这样的产品时,也需对该产品的抽样策略加以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