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夏宗明 钱洪波 冯德平)3月15日,市六城联创总结表彰大会隆重召开,大会对2010年度六城联创工作成绩突出的县(区)、乡镇进行了表彰。在此次表彰中,新县除了位居县城综合考评全市第一外,所辖的吴陈河镇、田铺乡、八里畈镇、郭家河乡分别位列年度乡镇六城联创工作综合考评的第一、三、四、四(并列)名,占据受表彰前十名乡镇的40%。

当新县县长杨明忠接过市委书记王铁亲手颁发的红旗时,整个会场掌声雷动。新县六城联创工作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充分肯定。

2010年,按照市里统一部署,新县围绕县城、乡镇两大主题,明确提出再夺红旗,实现全市县城创建“四连冠”的奋斗目标。创建中,县领导亲自上阵,路段牵头单位、责任单位密切配合,创建工作亮点频闪。

2010年10月,新县县城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县城”年审;12月,顺利通过省级生态县专家组检查验收,成功创建河南省首批省级生态县。该县通过“提升价值、共享权益、保障民生”的成功做法,建成艾洼城乡一体化示范区,被业内专家誉为“新县模式”。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陶然撰文《征地拆迁“新县模式”值得借鉴》在《财经日报》、《信阳日报》等报刊刊发后,先后被新华网、新浪网、搜狐网、腾讯网等知名网站转载。

六城联创的目的是让群众享受发展成果。因而,新县以民生问题为抓手,着力解决群众关注的难点、焦点问题:多方筹资1000万元,历时5个月,完成了县城向阳东路综合整治工程;抽调执法人员130人,组成3个工作组,历时3个月,成功搬迁首府路集贸市场;实施县城周边山头绿化工程,栽植女贞、枫香、山茱萸、紫花玉兰、红叶碧桃等苗木共25195株,为新县县城增添了新的景观。

机制是生命,机制是保障。巨大成绩的取得,源于新县以机制促管理,以管理促规范,在管理机制上不断创新。

建立长效机制。新县围绕“清垃圾、清杂草、清秩序、清门脸、补设施”五个方面要求,开展“四清一补”活动,一月一检查,一月一评比,一月一通报。创新宣传形式。结合《新县县城管理办法》和各项规章制度,举办培训班,对各单位管理人员进行轮训;通过召开会议、发放传单,引导广大市民自觉参与创建,主动配合创建;建立学校、社会、家长三位一体立体教育模式,加强青少年养成教育,并通过“小手拉大手”活动,教育感召家长形成良好习惯;开展“向不文明现象开拍”活动,用镜头记下不文明行为。探索督查方法。设立举报电话,及时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对重点工作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监督,将抽查与专项督查相结合,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对行动快、效果好的单位给予表扬和奖励;对行动迟缓、推诿扯皮的单位及时曝光,严肃处理,确保创建工作深入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