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 柳

通 讯 员 刘海明 叶 辉

在罗山县残疾人托养中心,人们时常会见到一位有着敦实身材,身着一身运动装的中年人。这位中年人总是对那些年龄大、自理能力差的残疾人格外呵护,甚至亲自照料……一年365天,他一如既往,始终坚守。他就是罗山县残疾人托养中心主任、高店乡残联理事长王元梁。

2010年,罗山县残疾人托养中心被河南省人民政府残工委授予“残疾人之家”称号;2011年1月,王元梁作为全省唯一的乡镇代表,出席了在北京召开的全国残疾人托养工作会议,受到了中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王新宪等领导的亲切接见。中残联副理事长程凯、国务院政策研究室社救司司长乔尚奎、省残联理事长李玉德等领导,也多次到托养中心检查指导工作。

中心成立伊始,王元梁就要求全体工作人员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残疾人服务的思想”,把“助残爱残”的中华传统美德发扬光大。工作人员要像孝敬父母、爱护自己兄弟姐妹一样,对待托养中心的每一位残疾人,细心了解他们的需求,贴心为他们服务。

从事残疾人托养工作往往是细微之处见真情,平凡之中有感动。由于多种原因,导致残疾人士很难走出家门,走出心灵的桎梏。“让阳光照进残疾人的心里”——王元梁一开始就下定了这个决心。他想方设法,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解开他们的心结。在清明时节,王元梁组织他们参观鄂豫皖革命纪念馆,参观许世友将军墓。在天气晴好的日子里,他分批组织他们到灵山、南湾等风景区游玩。

王元梁不仅在物质上满足残疾人的需要,也时刻关注残疾人的精神需求,为他们营造浓浓的亲情氛围,让入住的残疾人找到家的感觉。73岁的孤残老人于怀言一生未婚,他和72岁的冯翠兰是同一批入住的残疾人,在朝夕相处中两人渐渐产生了感情,王元梁巧做红娘说服了冯翠兰的子女,使两位老人喜结良缘。目前,共有4对孤寡残疾人在该托养中心喜结连理。

残疾人刘英梅刚入住的时候,因为过不惯中心的集体生活,心里有抵触情绪,火气特别大,并且假装生活不能自理,每天躺在床上让工作人员伺候。王元梁知道了刘英梅的心结,像对待亲人一样,悉心照料。在王元梁的感召下,刘英梅逐渐找到了家的感觉,自己主动下地活动了。她还在托养中心举办的春节联欢晚会上唱了一首自己编的歌——《幸福院内幸福多》。

王元梁还在托养中心设了一个“生日角”,每当有残疾人过生日,大家便围在一起点燃生日蜡烛,唱起生日歌,互相传递着祝福。去年大年初五,刚刚过完生日的范军良激动地对前来慰问的县乡残联领导说:“住在家里有儿有女的也没有我们享福啊!”

“罗山县残疾人康复中心像一粒希望的种子,从成长到发展壮大,得到了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关心关爱。正是有大家的无私关爱和帮助,才使得托养中心由一颗希望的幼苗,成长为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成为入住残疾人的‘爱心乐园’和‘阳光家园’。”王元梁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