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同志:

时下,不少地方都设立了“市长接待日”,群众遇到困难、问题,往往跑断了腿、磨破了嘴仍然解决不了,但市长一过问立马就能得到解决,因此,这不失为群众反映问题、解决困难的一种途径。不过,我认为我们也应该正视这种现象背后反映出来的问题。

群众越级找市长,是因为有关职能部门分工不明确,一些该办的事无人办;有些官员滥竽充数,对一些难题不知道怎么办;还有些人“衙门”作风严重,对群众要求解决的问题,或推或拖,或在部门之间“踢皮球”,群众不得不把希望寄托在越级找市长上。

市长要求办的事能办成,说明事情本来就应该办。只要每个官员秉公办事,就能把工作做到位。但一些干部不是“依法施政”,而是“依长施政”,因为在他们眼里,上级才是他的衣食父母,既可以提拔重用他,也可以撤职查办他,而老百姓就没有这个权力。

市长每月一次接访,接待群众总是有限的,对需要解决问题的群众来说只能是杯水车薪。治本之策是对政府官员加强公仆意识教育,强化监督机制,并提高他们的办事能力,对少数不关心群众疾苦、官僚主义严重的人敢于动真格,对个别“驽马”干脆“卸套”,这样,政府官员为民排忧解难的自觉性定会增强,百姓自然不用事事都等“市长接待日”了。

读者:张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