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唐耀兵

2011年3月22日是第十九届“世界水日”,3月22至28日是第二十四届“中国水周”。日前,市水利局局长翁启先就组织开展今年“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宣传活动有关问题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

问:今年“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的宣传主题是什么?

答:联合国确定2011年“世界水日”的宣传主题是“城市用水:应对都市化挑战”(Water for cities: responding to the urban challenge)。我国纪念2011年“世界水日”和开展“中国水周”宣传活动的主题为“严格管理水资源,推进水利新跨越”。

问:2011年的中央一号文件聚焦中国水利问题,请问为什么中央选择这个时候就水利出台综合性文件,有何背景和考虑?

答:今年1月2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正式公布。这是新世纪以来的第8个中央一号文件,也是新中国成立62年来中共中央首次系统部署水利改革发展全面工作的决定。文件出台了一系列针对性强、覆盖面广、含金量高的新政策、新举措。

中央之所以在这个时候选择以一号文件形式出台《决定》,主要基于以下几点考虑:一、水资源短缺、水利设施薄弱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更加突出。二、农田水利建设滞后是影响农业稳定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的最大硬伤。三、水旱灾害频繁仍是中华民族的心腹大患。四、2004年以来,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和7个中央一号文件已对农村改革发展作出了系统部署,“三农”政策体系和制度框架已初步形成,今后要在不断强化和完善现有政策的同时,有必要选取水利等影响全局的薄弱环节重大问题逐个加以突破。五、水利改革发展的任务极为艰巨复杂,需要全党全社会统一思想认识、形成治水合力,中央首次就水利专门出台综合性文件,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的高度全面部署水利改革发展。

问:怎样理解“严格管理水资源,推进水利新跨越”这一宣传主题?

答:中央一号文件对新形势下水资源的重要作用和水利的战略地位进行了全新的阐释: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水利是现代农业建设不可或缺的首要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基础支撑,是生态环境改善不可分割的保障系统,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加快水利改革发展,不仅事关农业农村发展,而且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不仅关系到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而且关系到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我们要认真领会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基本原则,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水利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把农田水利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把严格水资源管理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举措;坚持民生优先,坚持统筹兼顾,坚持人水和谐,坚持政府主导,坚持改革创新;按照中央一号文件的部署,突出加强薄弱环节建设,大兴农田水利建设,加快中小河流治理和小型水库除险加固,抓紧解决工程性缺水问题,提高防汛抗旱应急能力,继续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建设,全面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建立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确立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促进水利可持续发展,努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水利现代化道路。

问:请您谈谈如何严格管理水资源?

答: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把严格水资源管理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举措。严格管理水资源,就是要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即:

建立用水总量控制制度。确立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抓紧制定主要江河水量分配方案,建立取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体系。

建立用水效率控制制度。确立用水效率控制红线,坚决遏制用水浪费,把节水工作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生产生活全过程。

建立水功能区限制纳污制度。确立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从严核定水域纳污容量,严格控制入河湖排污总量。

同时,建立水资源管理责任和考核制度。县级以上地方政府主要负责人对本行政区域水资源管理和保护工作负总责。严格实施水资源管理考核制度,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对各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保护主要指标的落实情况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交给干部主管部门,作为地方政府相关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加强水量水质监测能力建设,为强化监督考核提供技术支撑。

问:市水利局将如何严格管理我市的水资源,实现水资源合理配置和可持续利用?

答:按照中央和省委一号文件要求,市水利局:第一,进一步抓好《水法》、《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学习和宣传工作。通过宣传,增强全民的水忧患意识、水环境意识和水法制观念。第二,进一步加大《水法》等法律、法规的执法力度,全面依法加强各类水利工程的管理,使之不受侵害;管好水资源,使之合理利用;管好水环境,使之不受污染,以有效的管理提高水利工程使用效率,保障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第三,对我市的水资源管理要严格实行水资源论证、取水许可、用水定额管理、水资源有偿使用四项制度,强化入河排污口管理和水利工程规划审批,优化配置和合理使用我市有限的水资源,切实搞好我市的水资源管理工作,以实现我市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第四,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制度建设、能力建设和行风建设,加强执法人员的培训,提高执法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执法能力,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维护《水法》的权威和尊严。

问:从今年3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新修订的《水土保持法》有哪些重要意义?

答:修订后的《水土保持法》经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第39号主席令予以公布,从今年3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是水利法制建设的重要里程碑,对于进一步依法保护水土资源,加快水土流失防治进程,改善生态环境,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必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和深远的历史影响。第一,新《水土保持法》颁布实施必将有力促进水土保持工作思路的深刻转变。第二,新《水土保持法》颁布实施必将有力促进山区经济社会发展。第三,新《水土保持法》颁布实施必将有力促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第四,新《水土保持法》颁布实施必将有力促进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第五,新《水土保持法》颁布实施必将有力促进水土保持依法行政。

问:如何准确把握《水土保持法》修订的新要求?

答:修订后的《水土保持法》在充分保留原有重要规定的基础上,适应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新形势,与时俱进地对水土保持工作做出了更加全面和细致的规定,特别强化了以下六个方面的重点内容,我们必须认真学习、深刻理解、准确把握、抓好落实。第一,强化了地方政府水土保持主体责任。第二,强化了水土保持规划的法律地位。 第三,强化了水土保持预防保护。第四,强化了水土保持方案管理制度。第五,强化了水土保持补偿制度。第六,强化了水土保持法律责任。

问:我市如何抓好新《水土保持法》贯彻实施工作?

答: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修订后的《水土保持法》既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开展水土保持工作的法律准绳,也是依法防治人为水土流失的法律武器。我们要把新《水土保持法》的宣传贯彻实施列为重要议事日程,作为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重要举措,作为深化水利依法行政的突出内容。第一,加强组织领导,制定工作方案。第二,认真履行职责,增强执法能力。第三,加强学习宣传,夯实社会基础。第四,加强协调配合,争取各方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