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加快水利改革发展,切实增强水利支撑保障能力,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对于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准确把握新形势下水利发展的战略地位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我国水资源形势深刻变化,水安全状况日趋严峻,水利对全局的影响更为重大,地位愈加凸显。明确水利的战略地位,是关系水利长远发展的根本问题。
今年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中发〔2011〕1号)指出,水利是现代农业建设不可或缺的首要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基础支撑,是生态环境改善不可分割的保障系统,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加快水利改革发展,不仅事关农业农村发展,而且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不仅关系到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而且关系到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要把水利工作摆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着力加快农田水利建设,推动水利实现跨越式发展。这是我们党第一次全面深刻阐述水利在现代农业建设、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中的重要地位,第一次将水利提升到关系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这是对我国基本国情、水情的准确把握,是对水利发展阶段特征的科学判断,是今后统筹水利改革发展、完善水利扶持政策的基本依据,是我党对水利工作认识的又一次重大飞跃,对统一全党思想、形成全民共识、凝聚全社会力量、加快水利改革发展,必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和深远的历史影响。
二、深刻领会中央和省的决策部署
目前,人多水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水情。洪涝灾害频繁、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农田水利建设滞后、水利设施薄弱仍然是我们面临的阻碍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面对新形势下日趋复杂的治水新问题,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以水利改革发展为主题,向全党全社会发出了大兴水利的明确信号,为扭转水利建设明显滞后的局面创造了条件。省委、省政府也出台一号文件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这一重大战略部署。因此,深刻领会中央和省关于水利发展的决策部署,对于我们抢抓机遇、加快发展意义重大。
一要准确把握水利发展的目标任务。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力争通过5年到10年的努力,从根本上扭转水利建设明显滞后的局面。到2020年,基本建成防洪抗旱减灾体系、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体系、水资源保护和河湖健康保障体系和有利于水利科学发展的制度体系。这些目标的制定,对于我市准确把握未来5年到10年水利改革发展的重点和方向,制定符合我市实际的发展规划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要准确把握水利建设的重点。一是突出加强农田水利等薄弱环节建设。其中,大兴农田水利建设、加快中小河流治理和小型水库除险加固、提高防汛抗旱应急能力、继续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明确的亟待加强的薄弱环节,这些薄弱环节同样也是我市“十二五”水利规划的重中之重,必须不折不扣地加强建设,全力发展。二是全面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继续实施大江大河治理,进一步治理淮河,在“十二五”期间抓紧建设一批流域防洪控制性水利枢纽工程,不断提高调蓄洪水能力。今年1月26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用5年至10年时间,基本完成进一步治理淮河的主要建设任务,适时开工兴建出山店等防洪水库,提高淮河上游拦蓄洪水能力。同时,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合理开发水能资源,加快水能资源开发利用,统筹兼顾防洪、灌溉、供水、发电、航运等功能,科学制定规划,积极发展水电。这不但向我们发出了开工建设出山店水库的明确信号,更为如何规划出山店水库的各项功能指明了方向。
三要准确把握加快水利发展的政策措施。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水利的新政策、新举措,涉及财政、投资、金融、税收、土地、价格、政绩考核等各个领域,并明确提出要发挥政府在水利建设中的主导作用。这些重大举措的出台,是对各地水利实践探索经验的总结升华,也是对水利发展体制机制的完善创新,针对性强,覆盖面广,含金量高。我们要深刻领会、准确把握,抓紧实化细化政策,加大政策落实力度,充分发挥政策效力。
三、抢抓新时期水利改革发展的重大机遇
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也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加快水利改革发展重大战略部署的启动之年。我们必须开拓创新地干,脚踏实地地干,为信阳“十二五”水利发展开好局、起好步奠定坚实基础。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水利部门要切实增强责任意识,把思想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建立健全领导责任制和岗位责任制,把各项目标任务分解到岗位,把责任和措施落实到人员,对重点水利项目、关键改革举措、重要政策落实,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层层签订责任书,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二要搞好资金筹措。各级水利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积极主动地向当地党委、政府汇报工作,千方百计落实好地方配套资金。要进一步拓宽水利投融资渠道,努力建立健全地方财政投入水利建设新机制,加快研究制定吸引民间资金、信贷资金以及社会资金投入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政策措施。要进一步完善水利资金的监管机制,确保资金安全,提高投资效益。
三要提升队伍素质。要大力引进、培养和选拔各类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大力开展以提高实用操作技能为核心的技术比武和岗位练兵,加大基层水利职工在职教育和继续培训力度,全面提升水利干部职工队伍素质。
四要强化部门协作。各级水利部门要当好政府参谋,加强与发改委、财政、国土、农业、住房建设等部门的协调配合,确保各项水利任务落到实处。要做好流域机构与地方水利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强化上下级之间的沟通联系,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做好各项水利工作。
五要加大宣传力度。要组织广大水利干部职工认真学习,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省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策部署上来。要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水利宣传的内在规律和有效途径,进一步改进方式方法和报道模式,增强水利宣传的针对性、实效性、感染力。要充分利用电视、报刊、网络等主流媒体,策划重点宣传活动,深入解读中央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战略决策和政策措施,全面反映水利改革发展的新举措、新进展,及时报道治水实践的新经验、新成效,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水利建设的和谐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