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华 唯 通讯员 方 刚 马维国

近日,一条喜讯从省会郑州传来:在2011年全省教育工作会上,罗山县被省政府表彰为河南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县。这是罗山县被评为全省“两基”工作先进集体后,在教育事业上取得的又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成就。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实现“两基”后,罗山县委、县政府就提出义务教育发展的新目标:实施城乡教育一体化,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努力教好每一名学生,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全县广大教育工作者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的号召,在实施城乡教育一体化、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走出了一条充满艰辛与坎坷、喜悦与光明的希望之路。

统筹改善城乡办学条件

如今,人们随意走进罗山县的中小学校,无论是县城中小学,还是农村边远学校,都会让人有置身公园、花园般的感觉。其科学的布局、漂亮的建筑、优美的绿化美化环境、浓郁的文化氛围,让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近年来,罗山县掀起了改善办学条件高潮,先后实施危房改造工程、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标准化学校建设工程、薄弱学校改造工程、远程教育工程、教学设备添置工程等,累计维修、新建校舍20多万平方米,新建教学楼、学生餐厅、宿舍楼等150余幢。在改善办学条件中,该县坚持城乡一体化思路,重点走好“三步棋”:一是做好城乡学校发展规划。该县教体局在对全县中小学所处位置、办学条件、服务人口等详细调查的基础上,结合新农村建设情况,科学制定学校发展规划,对每所学校的建设、发展前景都心中有数。二是实施中小学布局调整。对规模小、条件差、生源少的学校逐步撤并。近年来全县已累计撤并中小学校97所,对撤并学校的资源进行重组,进一步扩大中心学校办学规模,提高办学效益。三是改造农村薄弱学校。2008年以来,该县投入3611万元对57所薄弱中小学进行了标准化改造,一部分农村学校办学条件达到或超过了县城学校标准。

统筹配置城乡师资力量

合理配备师资是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因素。为破解农村教师紧缺、老龄化严重等难题,罗山县在合理配置师资、提高教师素质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有效探索。一是“管”。实行教师实名制编制管理,(下转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