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雪峰

阳春三月,莺飞草长,正是植树的大好时节,各单位也都趁着明媚的春光,组织干部群众开展植树造林活动,意在为建设生态信阳添上一片新绿。结合往年植树造林的情形,笔者认为有必要老话重提:植树一定要重管理,切莫春天把树栽,日后“植”之不理。

可能有人认为笔者的提醒是多此一举、不合时宜,“植树造林必须种管结合,谁不明白?”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君不见,一些单位为了完成上级分配的任务,形式上轰轰烈烈,实际上重“量”不重“质”,只管栽了多少树,不管栽了能成活多长时间;有的是为了让领导做个样子、摆个姿势、留个影像,敷衍了事;更多的情况是,对栽下的树不浇水、不施肥、不打药、不管护,让其自生自灭。春季一过,“树”枯了,“数”也少了。如此一来,人力、物力、财力白白打了水漂,群众对此意见很大。

植树造林,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好事,又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有其特殊的技术要求和内在规律。植树要做到统筹规划,植管结合,确保树木的成活率和保存率,确保栽一棵活一棵、栽一片绿一片,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首先要端正植树造林的思想认识。当前,我国水土流失、空气污染、土地荒漠化等状况较为严重,干旱、洪水、沙尘暴、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给社会造成巨大损失。面临严峻的生态形势,那些植树重“量”不重“质”的人应该扪心自问、深刻反思。植树造林是百年大计,来不得半点虚假,需要我们一代代人埋头苦干、绿化不止,真正做到“年年植树年年绿,利国利民多奉献”。

其次,有必要给很多人上一堂植树技术课和管理课。在这方面,我市近两年邀请植树专家、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张桂东担任造林顾问,就取得了良好效果,使市中心城区尤其是羊山新区的植树成活率大幅度提高。的确,如果栽的树东倒西歪、挖的坑不够深、树苗很难成活,在植树前上堂技术课,学学怎么植树很有必要。此外,管理比栽树更为重要。管理不仅仅是相关部门的责任,更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要采取开讲座、举行报告会、散发传单等多种形式,让人人都了解一些相关管理常识,增强管理意识,让栽下的每一颗树都能长大成材。

再次,要强化植树造林的责任意识,把植树造林与目标责任挂起钩来,对造林质量跟踪到底,实行谁规划、谁实施;谁监理、谁验收;谁签字、谁负责;谁辖区、谁管护的责任追究制,切实解决重“栽”轻“管”现象。在这方面,羊山新区管委会做了一些有益探索,收效甚佳,不妨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