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胜

近年来,我市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先后被评为中国十佳宜居城市、中国休闲城市、中国最具绿色竞争力城市……一件件喜事,让“园林人”激动。“园林人”深知:“激动不是终点,行动才有一切。”

事事讲责——咬定青山不放松

天地生人,有一人当有一人之业;人生在世,生一日当尽一日之责,有责就会有勇气、有办法。作为园林城市创建的主力军——“园林人”,更加明了在建设魅力信阳征程中的责任。2007年,我市六城联创刚启动,“园林人”就马不停蹄,他们深知园林事关人们的生活质量,事关百姓的幸福指数。2009年初,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考察组提出了反馈意见,“园林人”与全市人民一道,瞄准短板用力,咬定青山不放松,知不足而后勇。于是,在一系列举动中得以验证,他们与时间赛跑,与困难抗争,市中心城区新增绿地42.81万平方米,改造完善绿地87万平方米,新栽植各类乔灌木350多万株,9个街头游园绿地得以有效改造,新建公园2个、街头游园14个,6条道路绿化改造升级。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我市园林绿化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市中心城区绿化覆盖率、城市绿地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由2004年底的32.68%、26.69%、6.2平方米,分别增加到2010年的42.38%、36.91%和13.9平方米。信阳人民用辛勤的汗水和创造的智慧,换来了城市绿树成荫,让我们的城市成为了天然氧吧。

克难攻坚——一心一意为民生

“破解一道难题,就能站到新的高点;解决一个问题,就能增加一份信心;办好一件实事,人民就能得到好处……”全市创园动员大会上,这掷地有声话语不断激励着“园林人”前行。“钱从那里来,人才怎培育,管养怎么办?”是制约园林事业发展的难题。面对困难,“园林人”迎难而上,初步探索出“财政投入,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企业经营,社会参与”的资金保障机制。仅2010年,市中心城区共投入绿化建管资金3亿元。通过企业投资、出让冠名权、吸引民间投资等市场化运作方式,市中心城区建设了天伦广场、茗阳阁绿地等广场绿地。实行市场化招标管养,推进园林管养机制改革。我市对百花园、春园、玉兰园等30余万平方米新建绿地,面向社会公开实行市场化招标管养,签订养护合同,对原有道路绿化、绿地、广场等,实行作业承包管理,公开管养标准,强化管养责任。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定期举办专家讲座,结成一对一帮学对子,招聘园林绿化高级专业人才,鼓励干部职工积极参与学历升级与职称评定,针对性设置研究课题,破道突围,走出了新路子。

任重道远——而今迈步从头越

发展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慢进则退。园林创建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园林人”如是说,在2011年该局春节联欢晚会上,一曲“爱拼才会赢”唱出了“园林人”乘势而上的心声。随之而来的是一套套“组合拳”的亮相,春节假期结束的当天,全局干部职工及离退休人员在寒风中掀起了“植树暖冬行动”,拉开了园林绿化养护管理年序幕。

据悉,“园林人”探索管养改革之路,制订完善《园林绿化管养效果与经济责任挂钩考评办法》,将部分新增绿地推向市场招投标管养,根据管养面积和效果拨付经费;结合中心城区内“五路改造”工程,对道路绿化带实施立体式绿化。积极推进土地、城建、绿化“三规合一”,实行园林绿化与建设工程同规划、同设计、同审批、同建设、同验收;开展园林县城、园林乡镇创建工作,开展星级公园、绿化达标公园、达标道路、达标广场、园林单位(小区)评定工作……这一系列举措,赢得出席全省城市园林绿化工作会议的各地市“园林人”的称赞。笔者相信,以全省城市园林绿化工作会议为契机,我市“园林人”一定能够再度迸发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