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甘林

在专门机构将福耀玻璃集团董事长曹德旺的2亿元捐款按时、如期发放到西部5省近10万农户手中的过程中,这位富豪大多数时间都是板着脸的,他对捐款的每一个环节都保持着高度警戒。10个月前,曹德旺对捐款的发放提出了苛刻的要求:要在半年内发放完毕且差错率不超过1%,管理费不超过善款的3%,远低于“行规”的10%。这次捐款被称为“史上最苛刻捐款”。(3月9日《广州日报》)

笔者充当过几回志愿者,但吃过的苦,受过的累,绝不可与此次参与调查统计、核实农户信息,发放善款大学生志愿者们在大山里徒步、搭摩托,甚至骑马,每个小组一天至少要完成20户的核查工作量相提并论。

提及中国慈善话题以及中国慈善事业发展过程中诸多不该出现的怪相情形,估计谁都会娓娓道来。比如缺乏透明度,缺乏公信力;比如捐赠黑洞,财务混乱,各种鲸吞贪腐等等。

正是由于上述诸多弊端的存在且多年难以得到有效的改进,所以,这就使得中国慈善公益事业一方面多年仍然处于蹒跚前行的状态;另一方面,一些热心慈善的人士,包括海内外华人华侨因不信任慈善机构,而只能被迫采用最原始的办法,或是差人或是由捐赠者本人亲自挨家挨户送钱到户到人。最典型的当属福建晋江商人赖金土。汶川地震之后,他亲自提着28万元赶赴灾区,徒步进村,挨家挨户给最困难的灾区群众发放,从几百元到几千元不等,夜宿农村,甚至为多发一户宁愿挨饿。

如果说,这些一再出现的最原始捐赠既是一种无奈,更是中国慈善面临的一种瓶颈或巨大尴尬的话,那么,我以为,曹德旺痛痛快快地捐出2亿元善款,但同时又提出非常苛刻的附加条件,当然是十分必要的。这种对公益捐款行使强力监督,并且设定相应的问责、甚至索赔条款的尝试也是值得高度赞赏和充分肯定的。因为这样的“大考”对于中国慈善事业的健康、规范和有序发展,绝对是有百益而无一害的。

(据《沈阳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