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分析财政面临的三个变化
一是向建立公共财政体制的制度转变。从改革开放初期的统收统支,到1986年的包干制分灶吃饭,到1994年的分税制,再到逐步建立转移支付制度,构筑公共财政体制框架,财政在二次分配中突出公平、惠及民生。
二是向总量增加、节点延长的管理转变。在总量上,2010年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4.1亿元。财政支出2010年173.5亿元,在管理环节上,国税、地税、非税(含基金)收入直达国库,支出上建立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工资银行代发,养老金社会化发放,覆盖到全市城乡。
三是向运用财政职能、财政手段的综合转变。财政从保吃饭,到惠民生,突出发展功能是一个重大转变。
二、需要把握的四个理财原则
一是坚持依法理财、规范的原则;
二是坚持阳光运作、公开的原则;
三是坚持两个贴近、科学的原则;
四是坚持发展优先、持续的原则。
三、认真做好五项重点工作
第一,积极做大财政。一是财税部门、有关协税护税部门要密切配合,应收尽收,同时加强非税收入和基金的征收与管理,形成综合财政;二是搭建利用好融资平台,多方融资;三是配合国土等有关部门,开展梯次开发,逐步培育,滚动发展,增加土地收益率;四是积极争取各类开发项目,弥补建设资金的不足。
第二,放手做活财政。一是坚持“工资第一,民生优先、稳定至上”,妥善安排好基本支出;二是在支出上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重点工程重点保障,确保项目连续作业,尽快完成;三是突出产业集聚区和重点工业项目;四是规范、完善诚信体系和担保体系。
第三,改革壮大财政。一是按照财权与事权相对等,相一致的原则,进一步理清市、县(区)、乡(镇)办事处之间的关系;二是积极推进完善三项制度改革,逐步细化预算、刚性预算、综合预算,逐步实现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监督相分离。财政投资评审制度,要实地勘查与财务核算相分离,评定与审核相分离。政府采购要扩大采购范围,采购结果向社会公开;三是积极做好省直管县的准备工作,做好基层基础工作。
第四,致力精细财政。一是严格预算的刚性管理,坚持预算外收支两条线,完善国库集中收付制度,落实好乡财县管、村财乡(镇)理,逐步实现财政供给人员(包括离退休人员)的工资全部社会化发放,网上结算,财税、财银网上支付;二是在财政供给人员清理的基础上,建立定期及时核办、核销和责任追究制度;三是对重点项目从投资评审、资金拨付、工程决算竣工全程监督执行;四是有错必纠,确保人民群众得到实惠。
第五,着眼持续财政。尊重财富的创造者,维护全民的创业热情,形成企业竞相发展的势头是财政的根基所在。财政要积极服务、主动服务、规范服务,要发挥优势、培育优势,壮大骨干企业,发展块状经济。通过资金整合、金融突破,能人牵头、资本下乡,推进土地等要素的流转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