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我市是全省启动新农保最早、覆盖面最广、效果最好的地市。继罗山县率先启动新农保之后,2010年又有平桥区、新县、商城县、潢川县和6个管理区、开发区全面实施了新农保,其它各县区分别在市县乡三级示范村中开展了试点,参保人口达220万。

新农保在我市已经成为提升民生保障水平的有效载体,广大群众举双手赞成。在这场惠及广大农民的改革试验中,各县区解放思想、果敢作为,平桥区“下最大决心,献最大爱心,尽最大孝心”,仅用一个月时间,农村居民参保率便达到了74%;商城县不等不靠,坚持自费改革,向农民献爱心;新县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6上北京、郑州;潢川县主动出击,成功争取成为国家第二批新农保试点县。新农保的扩面效应初步显现。

我市在新农保这项工作中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得到上级有关领导和百姓的认可,工作进展比较顺利。但新农保试点推行工作毕竟刚刚起步,仍有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去克服,比如信息化系统相对滞后、青壮年等适龄参保人群参保率低等问题也都不同程度存在。继续把这项顺民意、谋民利、解民难、得民心的德政工程抓实抓好,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放大新农保的扩面效应。

放大新农保扩面效应,首先要有强化保民生的理念。要牢固树立抓民生就是抓改革,抓民生就是抓发展,抓民生就是抓稳定的理念,只有为广大农民编织一张安全的社会保障网,才能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让他们放心大胆地离开土地、离开农村、离开农业,才能营造一个改革发展的良好环境。在新农保等民生问题上,我们不能等待、不能犹豫、更不能落后。

放大新农保扩面效应,其次要有持续惠民生的举措。重点要扩大新农保覆盖面,一方面要继续增加全面实施新农保的县区,今年要全部实施,率先在全省实现全覆盖,所有农民全部加入新农保;另一方面,要不断提高参保率,有的县区参保率很高,但个别县区的参保率较低,平均不到70%,这表明农民参保率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还需要进一步下工夫研究解决,多出一些好的举措,切实把这项惠民生的工作做好。

放大新农保扩面效应,还要健全利民生的机制。村卫生室要继续完善管理机制,切实发挥好作用,要建立村医培训、管理的长效机制,提高医术,深化农村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推广固始县新农合参保人员“一卡通”经验,让农民“好看病,看好病”;要超前探索新农合与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衔接的机制,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医疗保障体系;要深化、完善、推广罗山县农村居家养老新模式,探索解决农村分散供养五保老人、空巢老人、困难老人的养老护理新途径。

民生连着发展,只有放大新农保扩面效应,才能有效提升民生保障水平。新农保的经办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需要各个环节的协调配合,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市委、市政府相关要求,尽全力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确保这项工作顺利推进,确保我市的农民群众通过新农保的实施,及早得到实惠,确保信阳百姓的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更有滋味、更有盼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