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 超

《信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是根据《中共信阳市委关于制定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和市委、市政府《关于贯彻〈中原经济区建设纲要(试行)〉的意见(讨论稿)》而编制的,指明政府战略意图,明确发展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今后五年我市社会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和全市人民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

《信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分为十一篇四十余章,从分析发展基础入手,以完善发展保障结尾,对全市重大发展任务进行了部署。

《纲要》指明了我市的现实基础、发展环境、总体思想和发展目标

《纲要》首先对现实基础进行了总结分析。《纲要》说,过去的五年是极不平凡的五年,是我们经受考验、奋发有为、成效显著的五年。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四个重在”,牢牢把握发展第一要务,立足市情,抢抓机遇,认真贯彻上级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妥善应对各种复杂局面,有效化解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推进工业小市向工业大市跨越、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跨越、中等城市向区域性中心城市跨越,加快“一个载体、三个体系”建设,着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着力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着力构建和谐社会,积极探索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路子,胜利完成了《信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成功实现了由工业小市向工业大市加快迈进、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加快跃进、由中等城市向区域性中心城市加快推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好的趋势、好的态势、好的气势。

《纲要》分析了我市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十二五”时期,国际国内环境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市将进入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加快发展的新阶段,新形势与新趋势同在、新机遇与新挑战并存,总体上机遇大于挑战,是我市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面临的机遇和有利条件一是宏观形势总体向好,二是发展后劲稳步增强,三是转型升级前景广阔,四是产业转移加快推进。面临的挑战和不利因素一是财政调控能力有限,二是跨越发展难度加大,三是结构调整任务艰巨,四是要素争夺更加激烈。《纲要》说,面临复杂多变的发展环境、不断加重的发展压力和更加艰巨的改革发展任务,全市上下必须进一步增强机遇意识、发展意识和忧患意识、攻坚意识,准确把握形势、发挥优势、保持态势,抢抓机遇、抓好关键、乘势而上,着力破解“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民生怎么办、粮食怎么保”四道难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发展转变到内需主导、外需拓展、“三化”协调、创新驱动的轨道上来,开创科学发展的新局面。

《纲要》提出,“十二五”期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建设中原经济区区域增长极、战略支撑点和改革试验区为总体战略,以富民强市为中心任务,坚持重在持续、重在提升、重在统筹、重在为民的实践要领,着力扩大内需,着力调整结构,着力改革开放,着力改善民生,勇当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前锋,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

《纲要》指出了“十二五”的奋斗目标。其主要指标是:

——经济发展显著加快。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保持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按2010年价格计算,“十二五”末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90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26000元左右。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突破60亿元,城镇化率达到46%左右。

——发展方式显著转变。产业结构、城乡结构、需求结构调整和优化取得显著进展,服务业比重提高4个百分点左右,战略支撑产业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50%以上,科技引领水平显著提高,“三化”发展的协调性不断增强。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绿色经济较快发展,信阳绿色竞争力不断提升。

——居民生活显著改善。进一步健全公共服务体系,改善城乡居民居住、出行、文化、卫生和环境等方面的条件。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城乡居民收入增速12%左右,人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

——社会建设显著加强。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社会风气、社会信用和社会秩序进一步优化。就业岗位持续增加,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明显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水平不断提高,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改革开放显著推进。行政管理、要素市场、收入分配、教育医药、农村体制等领域的改革取得新突破,发展环境更加优良。进出口总额和实际利用外资量年均增长分别达到21%和24%左右。对外合作领域不断拓展,区域协作水平明显提高。

《纲要》明确,未来五年老区要创建改革试验体系,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现代城镇体系和自主创新体系,形成经济发展的“四体支撑”

《纲要》二至五篇分别从农业现代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科技竞争力入手,阐释未来五年老区要创建改革试验体系,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现代城镇体系和自主创新体系,形成经济发展的“四体支撑”。

《纲要》说,必须坚持把推进农业现代化、稳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河南省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作为“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基础,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以粮为基,统筹“三农”,推动全局。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总体要求,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积极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不断提高农村生产力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构建生产力发展,生产关系完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改革发展综合试验体制,更好地融入中原经济区的主体功能格局。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强化粮食生产的核心地位,推动农业结构升级,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完善现代农业服务体系。要完善农村公共品供给体系,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推进新农村文化建设,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要健全富农强农政策体系,扩宽农民增收渠道,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同时,加强改革试验机制创新。

《纲要》阐明,“十二五”期间,要加快新型工业化,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把推进新型工业化、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作为“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核心,作为实现魅力信阳特色崛起的主引擎,坚持增强比较优势与发挥后发优势相结合、做大总量与优化结构相结合、增创制造业新优势与促进服务业大发展相结合,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提升产业层次,提高集聚水平,打造一批优势产业集群和品牌,做大做强战略支撑产业,积极发展战略新兴产业,构建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要推动工业转型升级,发展壮大高成长性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积极培育先导产业,促进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要全面加快服务业发展,加快发展服务业支柱产业,积极发展新兴服务业,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优化服务业发展环境。同时,发展壮大建筑业。

《纲要》指出,要加快新型城镇化,构建现代城镇体系。把加快城镇化作为“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着力点,加快新型城镇化,构建现代城镇体系,形成推进建设中原经济区区域增长极、战略支撑点和改革试验区的关键性、全局性战略举措。以中心城区、固始和潢光一体、其它县城形成的“一主两副多支点”宁西城市带为主体形态,着力构建“复合型新区引领、中心城区辐射、县城带动、重点镇支撑”的城镇体系,不断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完善城镇发展的各项体制机制,加快产业集聚区发展,努力走出一条全面开放、城乡统筹、经济高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社会和谐,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建设城乡一体、山水信阳。要优化城镇化布局,增强中心城区辐射能力,提升副中心城市发展水平,推动县城发展为中等城市,加强重点镇的支撑作用,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要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完善城市城际交通设施,加快市政公用设施建设,改善城市环保基础设施,加快城市生态设施建设,加快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健全城市防灾减灾体系。要完善城镇化的体制机制,完善户籍管理制度,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创新城市建设融资机制,完善城市建设管理体制。同时,加强产业集聚区建设。

《纲要》说,“十二五”期间,要提升科技竞争力,创建自主创新体系。未来五年,深入实施科教兴市、人才强市和自主创新战略,壮大创新主体,完善创新平台,构建创新载体,健全创新机制,推进重点领域创新,努力构建要素完备、配置高效、协调发展、充满活力的自主创新体系,优化科技引领水平。要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壮大创新主体,发展创新载体,完善创新机制。要大力提高科教水平,提高基础教育水平,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优化发展高等教育,完善继续教育体系,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实施人才强市战略。

《纲要》部署,未来五年,信阳建设交通枢纽城市、生态宜居城市、特色文化城市、和谐稳定城市和活力宜业城市,实行“五市共建”

《纲要》六至十篇分别阐释未来五年信阳建设交通枢纽城市、生态宜居城市、特色文化城市、和谐稳定城市和活力宜业城市举措,共同形成老区“三化引领、四体支撑,五市共建,特色发展”,实现魅力信阳加快崛起的战略部署。

《纲要》指出,未来五年,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交通枢纽城市。按照率先实现基础设施现代化的要求,支持提升完善、适度超前的原则,构建功能完善、协调配套、高效快捷、支撑有力的现代基础设施体系,以建设交通枢纽城市为着力点,提升沿交通要道的能源、信息、水利等枢纽和节点功能,努力构建区域性综合枢纽,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和支撑能力。要加快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加快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强化铁路枢纽地位,建设完善公路网络,推进航空项目建设,加快水运、管道及邮政建设,提高交通管理服务水平。要加强现代能源供应保障能力建设,稳步增强供电能力,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加快油气的开发利用。同时,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强化水利工程体系支撑。

《纲要》说,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生态宜居城市。坚持生态保护和资源开发并举并重,集约节约利用资源,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以节能减排为重点,加快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争取形成样板效应,建设影响更广的生态宜居城市。要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发展生态产业和循环经济,加强环境保护,加强城市污染防治,加强农村农业环境保护,严格环境管理。同时,加强生态建设,增强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

《纲要》说,要凝聚区域文化,建设特色文化城市。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方向,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根本出发点,充分挖掘信阳融合四方文化的特色和内涵,突出信阳作为全国地理和文化分界线最具代表城市的影响和魅力,打造鄂豫皖结合部文化中心和南北分界线人文习俗展示中心,建设全国知名的特色文化城市。大力提高公民文明素质,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提升信阳文化影响力,促进文化体制创新。

《纲要》明确完善民生保障,建设和谐稳定城市。以讲大局、重管理、促改革、强服务为基本思路,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着力构建均等化、覆盖广、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政府保障能力和民生保障水平,提升社会保障功能和社会事务管理能力,建设更加和谐稳定的魅力城市。重点促进扩大就业,促进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长,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全面做好人口工作,积极发展体育事业,提高社会管理水平。

《纲要》提出,深化改革开放,建设活力宜业城市。坚持市场化方向,全面推进各项改革,努力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建立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为勇当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前锋提供保障。全面深化体制改革,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推进财税体制改革,深化价格和要素市场改革。加强区域合作交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进区域经济协作,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提升外贸出口水平。发展壮大劳务经济,加强劳务品牌建设,壮大外派劳务经济,加强回归工程建设。

《纲要》要求,“十二五”期间完善保障措施,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推进政府建设

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凝聚各种组织之力,凝聚各类人才之力,凝聚广大群众之力,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实现“十二五”规划的强大合力是《纲要》第十一篇的主旨。

《纲要》指明加强民主法制建设,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积极推进政府从全能政府、管制型政府向有限政府、服务型政府转变,健全政府职责体系,提高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水平,强化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不断提高政府公共服务水平和公信力,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完善部门配合协调机制,提高行政合力。同时,实施项目带动,增强土地和环境保障能力,完善规划实施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