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 超
有目共睹,近年来我市各项事业发展的速度是较快的。有人会问,信阳的发展靠的是什么?信阳市委、市政府给了一个答案:靠精神,一种“宁肯苦干、不愿苦熬”的精神。这种精神,归根到底就是崇实尚干、多干实事的务实精神。“双十”工程建设,正是这一精神的生动体现。
一种姿态:脚踏实地
信阳人口多、底子薄、基础弱、发展不平衡。该办的、应干的事很多,矛盾、问题很多。“双十”工程中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体系建设,更是千头万绪,任务繁重。我市的理解是:喊口号产生不了奇迹,光着急上火也解决不了问题,解决之道唯有求真务实,脚踏实地。
2009年以来,市委、市政府把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体系作为加快河南省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的重中之重先行先试。2010年,市委、市政府将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新农保试点工作列入民生“十件实事”之一。
按照这一目标要求,全市各县(区)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立即行动。在少数乡村先行先试的基础上,集中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以点带面,稳步推进。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及时加强业务指导,组织政策及业务培训。截至2010年年底,全市10个县(区)中,已参加新农保人数220.28万,适龄人员参保率达41.9%;征缴保险费6.17亿元,发放养老金1.3亿元,基本实现了市委、市政府年初确定的工作目标。
罗山县在去年被批准为全国首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县的基础上,扩大覆盖面,加强信息化规范管理。去年,罗山县参保人数达40.13万人,适龄人员参保率达98%。国家、省和县级财政已分别补助新农保资金3676万元、552.1万元和381万元。潢川县科学有效组织县人社局、各乡镇和有关部门迅速投入新农保扩面登记工作中。全县应参保人数39.85万人,已参保人数37.5万人,参保率达94.1%。新县启动新农保试点工作以来,首先将其扩大到60个三级示范村和县城周边6个行政村,后扩大到全县范围。截至2010年年底,新县应参保214875人,已参保204131人,参保率95%。由于政策公平,操作透明,群众踊跃参保。
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体系建设中,可以自豪地讲,信阳体现了雷厉风行,没有拖拖拉拉;体现了高度负责,没有推诿扯皮;体现了凝神静气,没有心浮气躁。
一种风格:锲而不舍
要想富,先修路。近年来,我市大力发展交通事业,以农村公路路肩培护工作为抓手,进一步提升了全市农村公路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市委、市政府也将农村公路路肩培护工作列为2010年向全市人民承诺的“十件实事”之一。结果如何呢?记者了解到,截至去年年底,我市累计投入资金4200万元,完成农村公路路肩培护里程9444公里,圆满完成农村公路路肩培护任务。
压力就是动力。我市公路里程长、资金紧张,农村公路路肩培护压力大。市长郭瑞民提出“必须干、抓紧干、科学干、扎实干”,副市长张明春亲临现场指导,市长助理杨六栓多次督导,全力推动此项工作开展。
市交通运输局与各县区交通部门签订目标责任书,明确了完成的时限、标准。同时,坚持每10天对路肩培护的进度和质量督导一次,逐乡镇逐项目进行检查,对督导中遇到的重点、难点路段专门下发督察通知书,明确时限,要求各县区按质、按量完成。
为解决“钱从哪里来”的难题,在路肩培护工作过程中,各县区、各乡镇政府克服本级财政资金紧缺的实际困难,挤出资金专门用于路肩培护,确保了路肩培护工作顺利实施。浉河区在全区160个行政村各配备一名农村公路专职管养员,每年由区财政提供每人6000元的专项资金,用于路面和路肩养护。罗山县政府一次性拿出100万元用于路肩培护。(下转A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