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和谐发展,靠什么?靠的是产业强基,靠的是项目引路。要发展产业和项目,没有钱只能是空谈。如何解决资金难题?像过去那样由政府为老百姓发展产业垫付资金,大包大揽行不通了。钱从哪里来?这个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困扰农村改革发展的关键。

可喜的是,我市采取确权颁证的办法,让农民的资产有了身份,有了权能,农民的资产得到了金融机构认可,有效解决了农村融资难的问题,从而使死钱变活钱、小钱变大钱、资产变资本。这是我市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的一次新突破。通过“办好一个权证、组建两大中心、畅通三个流程、筑牢四道防线”的办法,平桥区农村“五权”(地权、水权、林权、房权和宅基地使用权)确权办证和抵押贷款取得新进展;浉河区林权确权、新县土地承包经营权等都有很大的突破和进展,全市已经实现“五权”抵押贷款近8亿元。资产确权已成为提升盘活资金水平的一条有效途径,深受广大农民群众的拥护。

但也应该看到,这项工作在我市尚在探索起步阶段,个别同志缺乏全局观念,思想认识不到位,导致在行动上缩头缩尾,瞻前顾后,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资产确权工作的开展,影响着盘活资金的进程,对此,我们必须引起高度的关注。为了有效提升盘活资金水平,今年还要进一步做好资产确权工作。

放大资产确权效应,就要继续深化“五权”抵押,“五权”是农民最大的资产,只有把它们盘活,使其能流通、可抵押,才能破解农村融资瓶颈。要借鉴平桥区已经取得的好经验,让“五权”既能在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社可抵押,又能在有关国有商业银行贷款,程序简单、方便快捷。在平桥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深化、提升,最终形成一套完整的机制,在全市各个县区推广。

(下转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