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我国大中城市蔬菜价格持续波动,百姓的刚性支出上升,一些中低收入群众感受尤其明显。

是哪些因素推动了菜价走高?这一势头能否得到遏制?带着这些问题,记者在蔬菜主产区海南和主销区北京等地,对当前蔬菜的产销流程进行了跟踪采访。

调查发现,我国蔬菜生产总体上能够满足消费需求,菜价上涨的主要原因并非供需矛盾。

菜价波动的社会影响是少有的

15日上午,记者在海口市龙昆南农贸市场遇到了刚刚买完菜的冯桂霞。听了记者的采访意图,她直率地说:“过去肉贵还可以吃菜,现在菜价都快赶上肉价了。”

冯桂霞打开手里拎着的几个塑料袋,记者看到,袋子里装着一小块五花肉、一小把葱、一条冬瓜、一把油菜,还有分量不多的尖椒、四季豆和茄子。她告诉记者,不算五花肉,买这些菜花了19.2元,最贵的尖椒,1公斤9元,最便宜的冬瓜,1公斤3元,油菜卖到1公斤6元。

冯女士说,一家四口,夫妻加上老人、女儿,买的菜要准备中餐、晚餐,再少就不够了。她说,全家月收入4200元左右,每月房贷支出1800多元,蔬菜支出至少500元,吃的方面,每月精打细算也在1200元以上。

海南是冬季瓜菜的主产区,百姓也吃不到便宜菜,更不要说蔬菜自产率只有20%左右的北京市了。

北京网友“风中的承诺”发帖说:“我买个西葫芦花了5.6元,当时心里就流汗,真是让菜价飞啊!”

据北京市农业局信息中心分析,纵观菜价走势,可以确定菜价普涨的局面基本形成。一旦蔬菜价格被推到新的水平,在通胀和其他产品价格上升的环境下,难以回落到前期的水平。

农业部副部长陈晓华日前在海口出席农产品产销衔接工作会议时表示,2010年以来,蔬菜价格季节和月度间变化情况与往年不同,价格高位运行时间更长,蔬菜价格波动带来的社会影响是少有的。

流通成本上升是一个重要因素

记者从商务部获悉,目前我国年蔬菜需求量约为6.02亿吨。农业部统计显示,2010年,我国人均蔬菜占有量达470多公斤,比世界平均水平多200多公斤,完全可以满足市场需求。

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所长杜永臣表示,总体上讲,我国蔬菜生产基本上实现了周年平衡供应。当前菜价波动有生产环节的因素,更有非生产环节的原因。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郑风田分析说,蔬菜从田间到餐桌,产销环节最多有十多个,流通成本上升,是蔬菜价格上涨的一个重要因素。

北京新发地农产品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顾兆学告诉记者,北京蔬菜供应的70%至80%来自外地,每天运到新发地的外地菜达1300万公斤到1400万公斤。由于蔬菜产区、销区分离,加上长距离运输,必然会增加流通成本。

记者春节前搭乘一辆蔬菜运输车从海南进京,行程2800多公里,目睹了一车辣椒从海南田间到北京农贸市场的价格上涨过程。其中每公斤蔬菜从海南进京的流通费用,仅包装费、冷库预冷费、装卸费、运费合计就要1.42元。也就是说,在海南收菜即使一分不要,运到北京价格每公斤也不会少于1.42元。

从批发市场到零售市场,环节过多,“最后一公里”菜价翻番,也是菜价上涨的一个重要原因。例如,在海南收购价平均每公斤13.8元的辣椒,在北京走完批零环节,价格上涨了14元,批零差价超过80%。

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总经理杨洪凯认为,如今蔬菜批发、零售的经营成本越来越高,北京农产品批发全部要求进入大厅交易,摊位费、租金、管理费、卫生费等最后要加到菜价上;零售也要求入室经营,摊位费、铺面租金昂贵,蔬菜筛选损耗、人工等费用,也要加在菜价上;另外,卖菜者一般是外地人,这些人移居北京,需要养家糊口、教育子女等,只有从菜价中获利才能维持生计,这些费用最后都要纳入菜价。

与此同时,蔬菜产区一旦遭受干旱、低温、台风、热带风暴和持续强降雨的袭击,销区遭遇雨雪天气导致蔬菜运输受阻等,也会引发菜价突发性上涨。

稳定菜价不能仅仅依靠市场机制

记者调查发现,目前蔬菜销区的市场集中度越来越高,而产区仍然主要依靠农户一家一户分散生产,产区和销区之间的蔬菜流通主要依靠许多小运销商完成,小生产和大市场的矛盾十分突出。

据分析,我国蔬菜产销格局中,市场价格垄断程度高,产区和销区之间信息传导滞后,导致了生产的盲目性,以至于出现蔬菜供给局部过剩和局部短缺的现象交错,产区“卖难”和销区“买难”的问题并存。

“现在菜价像过山车,生产蔬菜和运销蔬菜就像在赌博。”海南省文昌市会文镇昌祥瓜菜产销专业合作社社长周昌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发出感慨。

他介绍,外地市场批发价格不是几天一变,而是一天几变,合作社向农民收购瓜菜,必然也要跟着调整价格。有个农民上午拉了一板车辣椒到合作社的收购点,见收购价每公斤6.4元,就不想卖,等下午再来时,收购价已经跌到每公斤5.2元;行情变化太快,运销商风险很大,前几天,合作社向杭州运销了一车青椒,出发时杭州市场的青椒批发价格每公斤是6元,两天后运输车到达杭州,批发价格已经降到每公斤5.2元,原以为每公斤可以赚0.6元,结果倒赔0.2元。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郑风田认为,保障蔬菜生产和供应,具有一定的公益性,政府应当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投入和服务体系建设,发挥其不可替代的作用,不能把保障供给和稳定价格完全交给市场完成。

记者调查发现,去年以来菜价上涨过程中,市民多掏的钱,并没有流入农民的口袋。

海南省供销合作联社主任简纯林认为,菜价走高城市生活压力大,菜价走低影响农民增收,政府调控应当促进两者利益的平衡。他建议,政府投入资金,建立社区公益性菜市场,在城市设立早市让农民卖菜,加快启动蔬菜农超对接经营模式,降低蔬菜零售的经营成本。

北京新发地农产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玉玺认为,现行的产销格局,要求各地政府统筹规划“菜园子”、“菜摊子”、“菜篮子”,布局建设蔬菜基地,加强产销衔接,建立农产品市场信息网络,避免盲目生产。

张玉玺建议,在大中城市建设蔬菜储备冷库,防止异常天气使菜价出现突发性上涨。例如,北京至少要有10万吨左右的蔬菜储备,遇到极端天气,才能保证7天到8天的蔬菜供应。

【摘自《新华每日电讯》周正平 王存福/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