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华 唯 通讯员 张志峰 方常青)“十一五”期间,全市科技系统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科学发展观,按照“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不断加快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步伐,有效发挥了科学技术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支撑和引领作用。
创新环境不断优化。近年来,我市先后出台了《中共信阳市委、信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信阳的决定》、《信阳市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信阳市“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等文件,制定一系列鼓励、促进自主创新的政策,出台一批加快自主创新的重大措施,营造了良好的科技创新政策环境,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进一步显现。2009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225.2亿元,同比增长20.2%,增速居全省第1位,农业粮食总产值达114.6亿斤,较上年增加2.4亿斤,占全省新增产量的近二分之一。2009年,全市八县两区首次全部通过国家科技进步考核,其中潢川、固始、商城三个县被考核通过为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县。全市有两个县被命名为省级科普示范县,淮滨被命名为全国科普示范县。
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全市已建立博士后工作站3家(羚锐制药有限公司、维雪啤酒有限公司、金鼎化工有限公司)。建立了信阳市招商引资专家库,完成市外专家100多名、市内专家24名的详细资料储备。重点实施了科技特派员行动计划。目前,我市已选派两批551名科技特派员奔赴我市广大乡村、企业开展科技服务。建立各类科技示范基地27个,创办农业专业合作社和农业协会28个,开展适用技术培训214期,发放技术资料11.4万份,引进新技术、新品种203项,实施科技开发项目27项,帮助企业申报国家专利21项,获得省级、市级科技成果4项。平桥区科技局被国家科技部评为“全国科技特派员先进集体”,全市5名特派员被授予“全国优秀科技特派员称号”。
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十一五”期间,我市共实施国家和全省各类科技计划项目263项,争取国家和省级科技经费3846.3万元。实施市级科技项目282项,投入科技经费860万元。这些项目的实施,催生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如羚锐制药有限公司的“激光打孔在膏药制剂中的应用”、信阳师范学院的“球型闭孔珍珠岩”、维雪啤酒集团的“小麦完全替代大麦酿制啤酒”等技术,都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十一五”以来,我市共获得河南省科技进步奖33项,其中二等奖14项,三等奖19项。推广各类科技成果150项,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十一五”期间,全市专利申请1593件,较“十五”期间增长了137.76%,专利授权量715件,较“十五”期间翻了一番。全市社会各界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进一步增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管理和保护能力大幅提升,企事业单位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不断提高,知识产权工作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