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曾 鼎

春节后上班第一天,信阳大地盼来了初春的第一场小雨雪,光山县寨河镇耿寨村党支部第一书记付觉民也收到了市林业局局长周克勤转来的一封来自市水利局的信。信中通报了在市林业局选派干部的推动下,光山县寨河镇耿寨村的金河沟水库除险工程已完工,并表示将一如既往地支持该村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看到这封意想不到的来信,付觉民感慨万千,思绪回到大半年前一幕……

2010年4月,付觉民来到光山县寨河镇耿寨村,担任该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在调研走访时,他了解到该村是粮食产区,但大部分田地处在灌区上游,自然蓄水能力差,农作物基本上靠天收。上世纪90年代,该村农田灌溉主要依靠村北部的金河沟电灌站,该灌站修建于上世纪70年代初期,但由于受当时施工费用和条件的限制,工程质量差,一直带病使用。当地群众对整修金河沟电灌站的呼声很高,要求迫切。

付觉民了解情况后,专门写出了《关于请求整修金河沟电灌站的报告》。之后,他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来到市水利局,敲开了局长翁启先办公室的门。当翁启先得知付觉民是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后,十分热情。他看完付觉民的报告后,当即做出批示,并给光山县水利局局长朱大松打电话,要求尽可能地支持驻村工作。辞行时,翁启先鼓励付觉民要不辱使命,大胆工作,为新农村建设做贡献。

付觉民手持来信,望着屋外贵如油的春雨,一股暖意涌上心田。这不是一个领导、一个部门在关心、支持驻村工作,而是整个社会都在做驻村干部坚强的后盾,他感到了温暖、力量和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