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红梅
去年春天,云南、广西、湖南、重庆等地的旱灾令人触目惊心。近一段时期,山东、江西、河南等地也出现了旱灾,连续不断的旱灾不仅影响到人们的生活,也给农业生产带来了很大损失。
中国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据资料记载,我们的淡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占全球水资源的6%,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四位,但人均只有22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美国的1/5,在世界名列121位,是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扣除难以利用的洪水泾流和散布在偏远地区的地下水资源后,中国可利用的淡水资源量则更少,仅为11000亿立方米左右,人均可利用水资源量约为900立方米,并且分布极不均衡。目前,全国600多座城市中,已有400多个城市存在供水不足问题,其中比较严重的缺水城市达110个,全国城市缺水总量为60亿立方米。
中国是一个农业国,农业与水密不可分。所以,从古至今,我们都说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我们的老祖宗就知道水利对农业的重要性,历朝历代都很重视水利工程建设。秦国就修建了郑国渠、灵渠、江南运河;两汉时非常重视对江河水利的治理;隋唐有大运河,但最出名的就是战国时李冰父子修的都江堰,至今2000多年,仍然发挥着很好的作用,哺育出旱涝无虞、富饶的川西平原。解放后,我们不但治理了黄河、淮河,也修了不少水利工程,很具代表性的就是红旗渠。但近些年,水利工程投入少了,尤其是土地承包后,很多地方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停止了。过去打了很多机井,由于无人管理荒废了;有的地方甚至在河道或防洪堤上盖房子。
我们不禁要问,没有了水的支撑,中国农业还能可持续发展吗?
今年,在被称为“中央一号文件”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内容中明确指出,中国力争通过5年到10年努力,从根本上扭转水利建设明显滞后的局面,到2020年,基本建成防洪抗旱减灾体系,重点城市和防洪保护区防洪能力明显提高,并提出“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决定》要求“十二五”期间基本完成重点中小河流重要河段治理、全面完成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和山洪灾害易发区预警预报系统建设。已经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明确提出,财政上将着力向水利方面倾斜,这将对夯实中国农业发展的基础非常有利。
在水利问题上,我国将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治理农村水资源污染问题;加强大江大河及其支流、湖泊和中小河流治理;解决水库的加固、除险等问题。更可喜的是,水资源也将纳入红线管理。
农民期待风调雨顺,更希望旱涝保收。重视水利,农业才有希望。各级政府千万莫忽视农业的命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