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亢崇仁 杨 勉

2010年12月1日至3日,我们在信阳市张继敬副市长、市茶办李世海主任等负责同志陪同下,到浉河区、平桥区、罗山县就茶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调查,听取了市、县(区)有关人员的介绍,实地察看了平桥区陆庙万亩生态茶园、五云茶叶工业园、卢氏茶叶公司、浉河区广义茶叶公司农业部标准茶园、文新茶叶加工园、信阳红茶业公司红茶加工厂、郝家冲茶叶示范园、耙过塘村茶叶生态示范园、白龙潭村茶业专业合作社、罗山县灵山茶叶有限责任公司、申林薮北茶叶有限公司、灵鼎峰天然茶叶专业合作社的茶园、加工车间、育苗基地,与县、乡、村干部及茶农进行了座谈。“十一五”信阳茶人一路走来,他们披荆斩棘,倍尝艰辛,每一步都洒满了汗水。现在,我们看到每个信阳茶人的脸上都绽放着丰收和成功的喜悦,对将来茶产业的发展充满了自豪和自信。信阳市茶产业已站在了一个新的更高的起点上。

一、信阳茶产业,辉煌的“十一五”

1.茶园规模快速扩张,效果成倍增长

“十一五”期间,信阳市茶园面积每年以15万亩至20万亩的速度增长,由2006年的65万亩发展到目前的150万亩,开采面积达90万亩,信阳市用5年时间,把过去2300多年发展的茶园面积翻了一倍还多,茶叶产量达3.6万吨。全市茶叶总产值和综合产值已从2006年的8亿元和10亿元增长到目前的33亿元和40亿元,分别增长了4倍。浉河区“十一五”期间,茶园面积以每年3万亩以上的速度增长,目前已发展到40.5万亩,优质无性系茶园10余万亩,通过认证的无公害茶园16.5万亩,已成为中国第二大产茶县区。

2.茶产品的研究和开发取得重大突破,产业链条不断延长

2010年,信阳市迎来了“信阳红”元年。2009年12月省委书记卢展工在信阳调研时一言点题,信阳市上下联动,百日攻关,“信阳红”横空出世,一茗天下。在信阳市委、市政府的强力推介下,“信阳红”红遍了信阳、郑州、北京。长期困扰的夏秋茶利用问题得到了基本解决,种茶效益翻番,农民种茶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去年,信阳市有30余家企业生产红茶100多万斤,面市后供不应求,目前,信阳市已形成绿茶、红茶比翼齐飞,并肩发展的可喜局面。

“十一五”期间,茶饮料、茶食品、茶日用化工品、方便实用的茶机械研发取得重要进展,信阳毛尖茶饮料、环宇绿茶天然纤维内衣、茶多酚胶囊已投放市场。茶结构逐步优化,茶叶深加工逐步加强,茶色品种日渐增多。由过去单一加工生产炒青、烘青、蒸青等绿茶,发展到可加工生产绿茶、红茶、黑茶、青茶(后两种产量很小)。茶产业链条的延伸拉长,推动了夏秋茶资源的充分利用,茶产业结构正在趋向合理,茶产业发展的后发优势正逐步显现。

3.茶企业大量涌现并不断壮大,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能力不断增强

(下转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