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 征

这是一个多姿多彩的社会大时空。读者朋友,本报改版后的《城市报道》每周四与您见面。

从字面上理解,“城市”一词是由我国古代“城”与“市”两个概念结合而成的。“城”是指四面围以城墙,具有防卫作用的军事要塞。《管子·度地》中说:“内之为城,城外以卫君,造郭以守民”。“市”是指交易场所,《周礼·地官》中说:“大市,日昃而市,百姓为主;朝市,朝时而市,商贾为主;夕时而市,贩夫贩妇为主”。《辞海》则不定义“城市”而定义“市”:“市是行政区域单位。工矿、交通、贸易和文化交易事业比较发达,人口比较集中的城市。”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使人们对城市的认识逐渐深化和丰富。城市的产生和发展,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象征。从本质上讲,城市是人类进行贸易和文化交流的催生物,是人口密集的政治和军事上的集成物,是市民集居生活、进行活动、表达理念、传承文明的共同空间,是活生生的生命体相互依存、创意创业的动态平台。因此,一个城市的文化生活,反映了城市的社会形态和市民素质。看一个城市是否具有吸引力、竞争力,很重要的一点是看它的文化资源、文化氛围、文化发展水平,看它是否重视文化建设,提高文化品位,以文化品位来塑造城市形象,展示城市品牌,以文化氛围来凝聚人心。简而言之,城市历史文脉与城市社会各方面的互动是城市生活走向美好的动力与引擎。诚如“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作为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的主题,是1851年第一届英国伦敦世博会以来,鲜明地以城市为主题的综合性世界博览会。

2011年,本刊坚持开门办报,创新办报理念,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指导思想,以服务市民为主调,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群众,用好我们的笔与镜头,拟开辟“城市聚焦”、“城市访谈”、“城市风声”、“城市地标”、“城市城事”、“城市记录”、“城际交通”、“城建风采”、“城区一瞥”、“街谈巷议”等栏目,以不同的方式,从不同的角度,采撷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一个又一个鲜活的新闻事件,为读者讲述那些发生在我们这座城市、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感人故事,内容上既有政策层面的解读,又有具体举措的落实,形式上突破以往单一的版面设计,引入新的版面元素,在不失庄重大方的情况下,力求图文并茂,更加生动活泼,多角度、多侧面、多渠道讴歌广大干群积极投身于建设魅力信阳的伟大实践。我们热忱欢迎全市规划管理、环境保护、城市管理、交通运输、房产管理、人民防空、市场发展服务、住房与建设等部门及中心城区的街道办事处的通讯员踊跃来稿。

“市民的知心朋友,城市的和谐之声。”这是我们的追求!在这里,本刊采取多种形式与读者交流我们的点滴感悟。同时相信,有各级党委和各级政府及其部门的支持,有广大市民的参与,我们的《城市报道》一定不负众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