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火车站区域交通治安秩序和环境卫生秩序管理新貌。 本报记者 常 征 摄

□本报记者 常 征 特约记者 李明胜

“短短几个月,变化咋恁大!见不到进场拉客、高声揽客、倒卖车票的了……”面对火车站区域的环境治理效果,昨天返乡的河南工业大学的康国强如此咂舌:“以前的火车站广场称得上是‘老大难’的地儿:车辆乱停乱放,出站口那是出得来、走不动,不是面的师傅嫌路途近拒载,就是闲杂人员乱拉乱拽,旅客总有不安全的感觉,这与火车站作为信阳的一个重要窗口很不相称,与周边环境很不协调,早就应该治理了。”

火车站。堪称“小广场、大世界”。连日来,记者为此针对这一区域的环境治理深入进行了走访。

6次专题研讨 坚持“四个务必”

群众呼声是第一信号。2010年10月底,接受火车站区域管理的任务后,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党组先后6次召开专题研讨会,并成立火车站区域管理办公室,指定一名副局长牵头负责,按照“先急后缓,先重点区域、后背街小巷”的原则,坚持“四个务必”——务必把市委、市政府的指示贯彻治理工作的全程,务必把群众的呼声与需求纳入到治理工作的内容中去,务必尽最大可能兼顾区域内有关各方的利益,务必把服务融入管理之中。

同时,该局印发300份《致广大旅客及市民的一封公开信》,在我市主流媒体反复播发通告,并利用候车大厅的LED滚动播放。每两名执法队员一组,面对面向长期停留广场内的87辆出租车司机进行宣传,与70多户流动摊贩沟通交流,尽可能把合理诉求落实到治理中。值得一提的是,市公安局交警大队、市交通局充分发挥其职能,得到了广大出租车司机的积极配合,整个治理工作得以顺利实施。

8次修改规划 6次进行座谈

“说实话,开始接受任务时也曾有畏难的念头,因为其治理难度可想而知,但再难也没有造原子弹难!”牵头负责这项工作的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副局长周伯华告诉记者,去年10月28日,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接管火车站区域,会同市公安局、市交通运输局借鉴粤、皖经验,邀请专家、一线交警、面的司机现场提建议,各自谈看法,6次召开座谈会,8次修改规划图,直至11月23日完成规划图的定稿。之后,施工队伍进驻现场,12月20日结束工程。初步统计,2个多月,火车站广场内新栽植花桐26棵、法青2800株,改造临路花带近200平方米,形成花桐红兰相间的隔离花带。同时,设置花岗岩排椅12个、96米,整修污水漫流的排水沟,新铺混凝土路面130平方米,设置各类指示牌30个,建成出租车环形循环通道及其他社会停车场地。面的师傅姚女士说:“现在,摊贩有了指定场所了,公用场地得到充分利用了,不文明的现象减少了。我们的车辆进广场有专门通道了,旅客们也方便出入了。”一位蹬三轮车的师傅说:“这才真像个火车站的样子。”

据悉,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将把该区域作为城市管理的重点,下一步考虑把火车站区域的汽车站纳入到管理过程中,坚持全天候服务与监控,让魅力信阳的门面更洁净、窗口更明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