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从2005年起,省委、省政府坚持每年向全省人民公开承诺办好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十大实事(十项民生工程)”,取得了显著成效,得到了广大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2010年,市委、市政府扎实推进省十项民生工程各项工作的实施,截至2010年12月底,十项民生工程66项工作中,除南水北调库区移民不涉及信阳市外,其余65项均按省里要求圆满完成。
为了总结我市在推进省十项民生工程中的一些成功做法和经验,本报自今日起,连续刊发本报记者采写的三篇综述性文章《》、《严格质量真为民》、《放大成果多为民》,以及配发的三篇短评,分别是《“早”字为先》、《“严”字为上》、《“实”字为本》,以飨读者。
加快进度早为民
□本报记者 赵雪峰 向 炜
“在办实事中改善了民生,在解难题中维护了民利,在促和谐中收获了民心。”市委书记王铁早在2010年1月7日召开的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上对2009年民生工程工作给予高度首肯的同时,对2010年民生工程寄予厚望:“要认真落实省委‘重在持续、重在提升、重在统筹、重在为民’的要求,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和发展态势,要常思为民之责,常做利民之事,始终保持崇高淳朴的为民情怀。”
2010年,信阳市委、市政府从发展的大局出发,持续将事关民生的重要实事、重大工程作为党和政府的第一要务,不遗余力地强力推进。
突出抓好“三个一”
为将省十项民生工程在信阳落实好、实施好,真正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市委、市政府将其作为年度重要工作,摆上重要日程,分解任务,明确责任,强化措施,狠抓落实。
为做好这项工作,我市围绕“一个目标”, 坚持“一盘棋”谋划,严格落实“一把手”责任制的“三个一”, 作为破解“民生怎么办”的主要抓手。
围绕“一个目标”。即围绕“经济发展、社会和谐、人民群众普遍得到实惠、魅力信阳建设取得重大进展”这一目标,把十项民生工程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建设魅力信阳的重要抓手,以“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为目标,以解决民生问题和关注困难群体利益为重点,以推进项目建设和各项普惠政策落实为关键,精心组织,科学安排,有力推进了十项民生工程的顺利实施。
坚持“一盘棋”谋划。把十项民生工程纳入全市总体工作布局,与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市“双十工程”等有关工作同部署、同实施、同检查、同考核,统筹各项工作均衡有序、科学有效开展。
严格落实“一把手”责任制。把民生工程作为“一把手”工程,坚持党政一把手负总责,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并将任务完成情况作为评价各级领导干部政绩的重要内容。市政府还就一些事关全局的重大民生工程,如环境综合整治、食品安全保障等,与县区和市直有关单位签订目标责任书,纳入政府目标管理体系,形成了自上而下、全方位、广覆盖的领导和工作网络。
我市通过推进“三个一”,提高了思想认识,强化了组织领导,严格了工作责任,严肃了工作纪律,保障了资金筹措,加强了监督管理,从而实现了在领导、时间、项目和资金等方面向十项民生工程倾斜的目的,有力保证了十项民生工程的顺利实施。
实行台账管理工作法
2010年年初,在省里方案和责任分解还未下达前,我市就责成市直有关部门要和省直对口部门搞好工作衔接,及早着手进行工作安排,明确专人全年负责,采取措施扎实推进。
2010年4月份,我市要求市直有关单位和全市八县两区就民生工程的进展情况开展了一次全面自查。在全面掌握自查情况的基础上,于2010年5月19日专门下发了《关于认真做好2010年河南省十项民生工程的通知》(信办〔2010〕19号),就落实好民生工程提出了四项要求,同时建立了工作台账。
台账式管理工作法主要从分解立项、定期催报和认真反馈三个方面进行规范和运转。
分解立项。2010年年初,根据《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明确2010年河南省十项民生工程责任单位的通知》精神,(下转A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