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向 炜

实施城乡规划一体化,可以促进发展格局的互融;实施城乡建设一体化,可以促进基础设施的互享;加快城市文明一体化,可以促进公共服务的互惠;推动城乡产业一体化,可以促进经济发展的互补。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已经成为当前改革的一个热点和难点。

长期关注中国农村改革、对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和统筹发展很有研究的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院教授秦晖认为:所谓城乡融合并不是地理上的城乡融合,其实还是权力和服务上的,实际上就是国民待遇的均等化。

“坚持以产兴城、以城带乡,产城融合、城乡一体,全面实施城乡建设三年大提升行动计划,加快构建现代城镇体系,力争城镇化率提高2个百分点左右。”于日前召开的市委三届十次全体(扩大)会议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全市对外开放工作会议上,对加快城乡统筹发展,提出了具体的实施办法以及近期发展目标。

以产兴城 产业集聚区支撑能力有待大幅度提升

如何实现城乡一体化,实现城乡的统筹发展,对各地来说都还是一个崭新的课题。城乡贫富差距的拉大,城乡分裂的格局没有大的弥合,依然是不争之实。对这一问题的解决,最终还是要依靠以产兴城、以城带乡。城市是产业发展的载体,产业是城市发展的基础。实行产业集聚区的举措是城镇发展的一个重要支撑点。

在以产兴城的道路上,依靠产业集聚区实现城镇的支撑能力,我市还有待深度提升。为此,会议要求,我们要始终保持清醒,增强发展意识、责任意识、紧迫意识,切实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

会议提出:要继续强化党政一把手的责任,将产业集聚区建设纳入政府目标管理和干部五个常态化管理;继续按照“四集一转”和统筹协调、运作高效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创新产业集聚区建设推进机制和管理办法,突出招商、融资与服务功能,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增强产业集聚区的自我发展和积累能力。

会议对2011年产业集聚区下达了具体的提升目标:2011年力争完成基础设施投资100亿元,建设多层标准厂房100万平方米。要继续突出特色主导产业,选择竞争力最强、成长性最好、关联度最高、支撑条件最优和见效最快的领域,重点实施100个重大工业转型升级项目,着力引进一批龙头企业和上下游关联企业,催生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力争完成年度工业投资250亿元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600亿元,主营业务收入超过50亿的产业集聚区达到3个以上。

以城带乡 城镇综合承载能力有望持续提升

以城带乡,实质就是为农民进城就业创造更多的机会,为农民进得来、留得住创造更好的制度环境。那么,城镇综合承载能力的提升,就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了。

(下转第二版)

着力促融合,加快城乡统筹发展

(上接第一版)

有关专家指出,城镇综合承载能力是一个新概念,除了包括城市物资层面的自然环境资源承载能力,如水土资源、环境容量等,还包括非物资层面的城市功能承载能力,如城市吸纳力、包容力、影响力、辐射力和带动力等。

有专家分析认为,信阳在提升城镇综合承载能力上具备三个良好条件:区位居中,在国家城镇体系规划中,位于位于北京、广州、上海、成都十字交叉中心,在周围300公里最佳运输半径内,环绕着中原城市群、武汉经济圈和皖江经济带,市场成长空间辐射范围巨大。加上交通上是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三条铁路、三条高速、三条国道在境内形成多重十字交叉。还有丰富的资源,这一切都为信阳在提升城镇综合承载能力上打下坚实基础。

在合理利用这些优势条件,为城镇综合承载能力的有效提升方面,信阳成竹在胸:以构建综合交通体系、推动交通一体为突破口,加快公路、铁路、航空、水运等重大设施建设,打造中心城区至各县城“一小时交通圈”、县城至各乡镇“半小时交通圈”,联接京广、京九“两纵”经济带和宁西经济带,融入郑州、武汉、合肥大都市“一小时经济圈”。抓紧完成信阳新区总体方案报批和总体规划、专项规划编制工作,积极推动城市新区规划建设,着力在城市居住功能组团连片开发、产业集聚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市内交通、生态水系和新型社区建设等五大领域,开工建设一批重点项目,完善城市功能配套。

会议指出,为了充分发挥中心城区和城镇的辐射拉动作用,乡镇抓提升带动,农村抓配套完善,城区抓规模扩张,加快基础设施向农村的覆盖。继续做大做强县城,加快推进潢光一体化,按照“三个一”发展目标,每个县建设一个产业集聚区、培育一个超百亿的特色主导产业,形成一个人口规模超20万的中等城市,提升县域经济综合实力。

会议要求,加快完善城市供水、供热、供气及污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成中心城区积水点改造。加大县城以上城镇旧城改造力度,加快城中村、城乡结合部村庄以及城市新区、产业集聚区内村庄改造步伐,基本完成铁路棚户区改造。“六城联创”胜利完成三年攻坚目标,全市城镇化率再提高1.8个百分点,达到35.9%,今后要继续深入开展“六城联创”,整合城市管理资源,完善管理长效机制,加强精细化管理,全面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城乡一体 新型社区公共服务能力期待加速提升

当前统筹城乡发展的切入点是增加农民收入。只有增加农民收入,通过培训、学历提高、继续教育,提高农民文化、科技、劳动技能等素质,使得农民具有生存和发展的最重要资本;减少农民,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调整农村经济结构,改善农村生产和生活条件,从而最终实现城乡一体。

实现城乡一体,必须全面实施城乡建设,而城乡建设的大提升,除了构建现代化城建体系,提高城镇率外,还必须加强建立社区的公共服务能力。

有专家认为,推进社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机制,应该把做好困难群众的生活保障摆在首位,把群众生活保障性服务当做大事来抓,把丰富居民群众的精神生活放在突出位置,把改善城乡环境作为主要工作目标。科学配置城乡资源,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城市资源“下乡”,农村资源“进城”,努力构建一二三产业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产业体系,努力实现城乡产业融合发展、联动发展。唯如此,才能加速提升城乡一体化进程。

会议在安排“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时,把经济结构显著优化提到了重要的位置,明确提出产业结构、城乡结构、需求结构、要素投入结构调整和优化取得显著进展,科技引领水平显著提高,“三化”发展的协调性不断增强。

会议指出,统筹城乡发展,完善村庄布局规划,推进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逐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改善农村居民生产生活条件,使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推进城乡一体化,必须把规划放在先导位置,以科学的规划引导各类要素的流动,优化资源配置,破解城乡二元结构。会议要求,坚持规划先行、就业为本、群众自愿、量力而行的原则,因地制宜,分类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心城区的城中村,要纳入城市发展规划,全面实现城市化。各管理区、开发区、产业集聚区和中心城区近郊区率先实现城乡一体化。地质灾害威胁区、水库库区、生态保护区、深山区等不宜居住的村庄以及弱小村、偏远村,实施整村搬迁,统一组织建设集中居住区。

有专家指出,城乡统筹均衡发展是一种科学合理的政策导向,实质就是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转变现代结构。其内涵主要包括三个层面:一是区域之间的均衡发展,包括各个地方的县域之间、乡域之间以及城乡之间,都要统筹规划,实现均衡发展;二是区域内部个体之间的均衡发展;三是社会群体之间的均衡发展,特别应当关注弱势群体的发展问题。

会议强调,要着力解决好进城务工人员和纳入新型社区人员的就业、安居、子女入学、社会保障、户籍管理、承包土地、宅基地和集体财产权益等问题,加速农村人口就近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