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在这一被誉为后危机时代之年,尽管全球经济版图呈现缓慢、曲折复苏之势,但各家银行艰难地获取了收益的稳定增长。综观2010年,笼罩在“复杂”态势下的中国银行业,其实走得并不轻松:由于信贷扩张过快所引发的资本不足依旧严重困挠着各家银行,上市银行的资本金缺口仍然较大。
这些银行又如何在紧缩信贷下寻求中间业务突围?作为最重要的也是获得社会最高酬薪的行业,又将承担怎样的社会责任?在刚刚到来的2011年,依靠信贷规模急速扩张所支撑起的银行盈利增长,是否能够持续发展?
从银行拿钱越来越难?
2010年,房贷七折从暗中取消到明令禁止 ,消费贷款门槛越来越高,车贷也变得更加麻烦。同时,央行五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银行步步收紧银根,让人们直叹:要从银行拿钱变得越来越困难。
2009年,买房者只要有一份改善型住房证明,就能在银行办理二套房贷时享受与首套房相同或者相近的首付和利率优惠,2010年2月20日,各银行为了收紧房贷,纷纷取消了改善型住房的概念。时隔两年之后,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的七折时代终于落下帷幕,这还意味着2008年10月金融危机以来推出的一揽子房地产刺激政策也正式宣告退出。
银行不应漠视的义务?
2010年,一桩没有“服务”的服务费调查,让商业银行再陷尴尬。小额账户管理费、账单打印费、密码重置费、短信通知费等一系列备受争议的服务收费项目也随即陷入舆论的风口浪尖之中,有关中国商业银行“收费国际化、服务本土化”的非议之声不断。这些现象使得社会开始责问商业银行是否充分尽到了应尽的社会责任?
爱你没商量?
中间业务正在日益成为银行利润重要的增长极。一方面,中间业务普遍呈现出高于利息收入增长的速度;另一方面,则是中间业务收入占银行营业收入比重逐步提高。
尽管发展迅速,但中间业务还是银行业发展的灰色区域。相关业务制度性框架不够具体、不够严格。要实现中间业务可持续发展,须坚持更为明确的发展导向,给予银行混业经营更为宽松的发展环境,辅以严格的制度框架,同时,随着银行业务交叉现象不断增多,可考虑改革目前的分业监管模式,以期更适应发展需求。2011年,我们期待银行业在战略上进一步合理提升中间业务地位。
金融高管拿多少才算合理?
2009年,财政部针对国有金融机构的薪酬划出过第一条“红线”,下发《金融类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其中提出了高管薪酬最高不超过280万元的上限。在来自政策、市场和舆论的多重压力下,部分金融机构在高管薪酬这一方面不得不表示慎重。
我们指望的是,降薪不要成为“民意抚慰秀”。2011年,这个关注还将继续。
不仅仅因为“差钱”?
2010年无疑是中国银行业的融资年。
2010年12月10日,中国银行完成H股配股工作。2010年,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和工商银行相继启动再融资计划,分别通过配股和可转债完成再融资计划1000亿元、617亿元和700亿元人民币,此外,招商银行、兴业银行、交通银行、北京银行、中信银行等也先后完成或正式提出了再融资计划。
中国银行业海内外融资大潮不纯粹因为“差钱”,更重要的是背后深层次的改革需求。因为,资本金不足的银行将无法扩张风险加权资产,甚至可能需要不断缩减风险加权资产,以便将所需补充的资本金数额降至最低——这意味着他们的信贷创造能力以及为整体经济增长提供资金支持的力度,均弱于资本金充足或拥有超额资本金的银行。
此外,高资本充足率不但可以在拓展新业务时更容易获得监管层的默许,同时也在资本越来越难以获得的情况下抢占先机。
这也不难读出银行业纷纷圈钱的战略眼光。
不过经过2010年向资本市场捞钱狂潮后,今年银行融资压力大减。几大国有银行已经纷纷表示新的一年内暂无在资本市场的再融资计划,因此2011年银行业的融资压力将大大减缓。 (曹 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