浉河区百里茶廊一瞥。传 箱 摄 |
□特约记者 刘传箱 董 勇
“‘十一五’期间,浉河区抢抓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的重大机遇,全面推进生态立区、农业名区、工业强区、科教兴区和开放带动战略,经济社会快速发展,‘魅力浉河 美丽茶乡’的英姿不断彰显。”谈及浉河区这5年的变化,浉河区委书记霍勇在接受专访时,如数家珍:
“求发展,谋增长,迎难而上,这5年浉河区的建设成就来之不易。作为全国第一大绿茶产区,茶叶种植面积发展到40多万亩,综合产值22.6亿元,荣获‘全国十大特色产茶县’称号。特别是‘信阳红’红茶的率先研发成功,实现了茶产业红绿相映、比翼齐飞的历史嬗变;同合车轮、华时化工、华新水泥、大商新玛特等项目红红火火,被评为中原最具投资价值县市(区);六城联创轰轰烈烈,城区绿了、美了、净了、亮了,浉河两岸如带状公园,琵琶台、龟山亭等景点如诗如画;试验区建设创出了多个全市、全省第一:成立了全省第一家‘林业银行’,成立了全省第一家县级金融服务大厅,成立了全省第一家县级农民专业合作总社,集体林改工作成为全国示范。大力推进城中村和城乡结合部改造,打造出全市一流的城乡一体化示范点,‘统筹城乡看浉河’真正有亮点、有看点。”
访谈中,霍勇对“十二五”寄予了热切期盼。他说:“改革先改人,探索先探路,创新先创业,为民先富民。”
浉河区是信阳市的中心城区,如何在“十二五”开好局、起好步?霍勇满怀豪情地告诉记者,浉河区委、区政府早谋划、早准备,蓝图规划已跃然眼前。
——发挥特色优势,大力发展茶产业。浉河区是河南茶产业发展的核心区域之一,要形成支撑中原经济区发展的区域品牌效应。大力实施茶产业发展“6316”振兴工程,到“十二五”末,全区茶园面积发展到60万亩,全区农民人均拥有两亩以上茶园,实现茶叶年总产量3万吨,涉茶总产值100亿元,每亩茶园年纯收入在6000元以上。
——发挥区位优势,大力发展商贸物流业。浉河区积极拓展商贸物流业发展空间,着力建好“四大专业市场”,即以茶产业为依托,建成在全国具有较大影响力的茶业市场;以闻名全国的杜河板栗市场为支撑,建成中部地区最大、叫响全国的板栗市场;以河南鹏升企业集团投资3亿元为基础,建设辐射鄂豫皖3省、豫南地区最大的蔬菜交易市场;以投资3.5亿元的金牛家居市场为中心,建成豫南地区最大、辐射能力最强的家居市场。积极培育商贸龙头企业。大力扶持西亚公司、亚兴集团、大商新玛特等商贸龙头企业做大做强。积极发展旅游业。主动承接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和伏牛山旅游带,大力发展环南湾湖茶乡风情游,打造“一湖碧水、十美人家、百里茶廊、千层秀峰、万顷林海”的独特山水景观。
——发挥环境优势,大力发展新型工业。浉河区加快同合车轮技术升级步伐,建成高速铁路道岔生产线;大力开拓国际市场,提高产品出口比率。加快同源药业、二纺机、五云集团3家企业上市步伐,3年内完成上市目标。实施汽车活塞销产量倍增计划,5年内再造一个贝恩银光和银光机械。全力招商引资。积极承接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大力引进科技含量高、税收贡献大、环境压力小的工业项目,以项目带动要素集聚,带动产业升级。建好产业集聚区。按照企业集中布局、产业集群发展、资源集约利用、功能集合构建的要求,把金牛产业集聚区打造成支撑浉河区未来发展的重要平台和载体。
——发挥生态优势,合力打造宜居家园。浉河区目前境内森林覆盖率达到63.3%,高出全国平均水平43个百分点。全区将积极开展桐柏大别山地生态区建设和保护。加强天然林保护,加强长江、淮河流域防护林体系建设;采取逐步关停破坏生态的采矿场和木材加工厂等措施,确保大树不下山,林地得保护。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现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充分调动广大群众发展林业保护生态的积极性,推动林业健康发展。落实好《河南省信阳南湾水库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加强南湾湖水源地保护,保证信阳市民健康饮水和工农业生产需求。
——发挥创新优势,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浉河区积极抓住信阳市被定为河南省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的历史机遇,坚持以城乡一体化为统领,加快城镇化进程,以城镇化带动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实现“三化”协调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土地流转,促进规模经营,把更多的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坚持以城带乡、以城补乡,推进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设施向城镇集中,逐步实现城乡融合发展。进一步完善农村路网,提高农村公路通达深度和通畅程度,促进城乡发展无缝对接,资源共享。加大城中村、城郊村、产业集聚区、乡镇政府所在地新型农民社区建设,以解决就业问题为核心,以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为切入点,保障农民既得利益,积极探索实施宅基地、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民户籍转城镇非农户籍等方面的配套改革,使农民真正享受市民在就业、住房、社保、养老、医保、教育等方面的同等待遇,探索出一条不以牺牲农民利益为代价的新型可持续城镇化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