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赵雪峰
在2010年最后两天召开的市委三届十次全体(扩大)会议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全市对外开放工作会议上,人们惊喜地听到了从会上传来的这样一组数字:“十一五”期间信阳最大的发展变化,概括起来就是突破“六个一”: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00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突破10000元,固定资产投资突破1000亿元,粮食产量突破100亿斤,金融机构存款余额突破1000亿元,直接利用外资突破1亿美元。
面对这“六个一”,许多人惊叹:“不可想象!”透过这代表我市“十一五”期间经济跨越最大的发展标志,人们看到的是全市上下5年来的努力没有白费,5年来的心血没有白流。人们对信阳未来的发展更加充满信心。
毕竟,这“六个一”在信阳人眼中是如此完美而又充满魅力。
弯道超越——让信阳的发展速度更快
2010年是“十一五”的收官之年,全市上下紧紧围绕“三大跨越、三大建设”的目标任务,致力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抢抓机遇,乘势而上,激情创业,加压奋进,坚持把各项经济指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实现弯道超越作为发展的基本要求,在发展中拼干劲、拼速度,使我市的经济实力和主要经济指标与全省、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进一步缩小。去年1月至11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249.20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0.8%,比全省增幅高1.5个百分点,居全省第八位;完成工业投资193.86亿元,增长56.3%,增幅居全省首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390.54亿元,居全省第5位;进出口总值达30765万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62.8%,其中出口总值7881万美元,增长59.9%,居全省第5位;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9.97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4.4%,增幅居全省第4位、黄淮四市首位。全市实际利用外资12518万美元,增长32%,居全省第7位。
产业集聚——让全市经济发展的支撑更强
2010年,全市以产业集聚区建设、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为平台,坚持项目带动、品牌带动、创新带动、服务带动,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力地提升了全市经济发展的竞争力和支撑力。
——重点项目建设进一步加快。信钢技改、华英富民、同合二期、华仪风电、羚锐芬太尼等8个省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9.17亿元,超出全年计划23.5%;港中旅项目、志高文化科技动漫产业园项目、陆庙茶产业科技示范园项目、工业城电子产业园项目、百花园区项目、新五大道贯通工程等85个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87.18亿元,超出全市计划的10.25%。
——产业集聚区进展加强。去年1月至11月份,全市15个产业集聚区累计完成投资254.55亿元,其中工业投资达134.6亿元,产业集聚的效应正在凸显。
——试验区建设不断深入。去年,随着河南省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和河南省鸡公山文化旅游综合开发试验区建设不断深入,“华英农业”富民计划的全面推进,全市上下推动科学发展的合力进一步显现,为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撑。
(下转第二版)
“六个一”:信阳跨越发展的醒目标志
(上接第一版)
发挥优势——经济发展的特色更加明显
去年以来,我市充分发挥农业大市的优势,立足特色、放大特色、彰显特色,经济发展的特色更加明显。在特色农业上,我市狠抓粮食生产不放松,粮食总产达到115亿斤,占全省粮食总产的10.6%,连续7年实现增产,连续5年保持在百亿斤以上,稳居全国18个粮食生产百亿斤城市之列。在茶产业上,我市围绕打造中国茶都,进一步壮大茶产业规模,全市茶园面积达到150万亩,茶产值达30亿元,茶产业综合产值达40亿元。特别是随着信阳红茶的研制、开发和生产,广大茶农因茶致富的步伐进一步加快。在发展旅游经济上,我市以鸡公山省级文化旅游综合开发试验区建设为龙头,以志高文化科技动漫产业园等一批优质旅游项目为支撑,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大打茶乡游、生态游、红色游、寻根文化游等特色优势品牌,旅游强市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全市接待境内外游客1010万人次,旅游业综合收入达30.6亿元。在发展县域经济上,全市各县区立足优势谋发展,锁定特色写华章,重中之重上项目,各展特色,各竞风流,综合实力整体提升,所有县区财政实力均超过亿元。
可以说,“十一五”期间尤其是2010年我市的发展一日千里,各项指标成几何级数的跨越。从“六个一”这组精彩数字中,我们已经看到,信阳发展迈出了铿锵步伐,呈现出大步跨越的趋势和奋力追赶的态势,不仅提振了自我信心,也让世人刮目相看,更为“十二五”时期全市经济建设实现更大的跨越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