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 博
编者按:我市选派机关干部到村组织担任第一书记,这是在加快魅力信阳建设、推进中原崛起的伟大进程中,运用抓基层、打基础的工作方法,推动“双薄弱村”迅速转化为“双强村”。这项工作自今年4月开展以来,受到基层广大群众的欢迎,得到各级部门的大力支持;在实践中,农民群众得到实惠,村级组织得到加强,选派干部得到锻炼,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本报从今日起开辟专栏,报道选派干部在基层学习、工作中的心得体会。这样做,既是为了互相交流、共同提高,又是为了将这项工作引向深入、结出硕果。
“瞧,杨书记帮咱村修的水泥路……”
“看,杨书记为咱发的林权证……”
“尝,杨书记让咱种的水黄瓜……”
在浉河区董家河镇高岭村提起该村党支部第一书记杨贵兵,村民们都喜欢叫他“杨书记”,说他“好事做了一箩筐”。
其实,杨贵兵到该村任职才8个月。
2010年4月,杨贵兵被市委派驻该村任第一书记。从市政府机关到偏僻山村,杨贵兵不仅没有生疏的距离感,而且产生了置身家乡的亲切感。因为,杨贵兵出生在农民家庭,血液中有一种对农民永远流淌的亲情……
村党支部书记向来是农民的“主心骨”,杨贵兵将自己一颗滚烫的心交给了全村的父老乡亲。他每周在村里至少呆5天,白天走访调查,向老村干、老党员、老族长等“三老”请教;晚上在该村的农家书屋看看书,整理资料;利用远程教育设备,结合本村实际,学习外地成功经验,寻找富民之路。
该村位于南湾湖水库的上游,水田较多。村民杨建明组织农民成立的茭白种植合作社,引导村民开始种植茭白,也就是人们餐桌上的水黄瓜,但没有形成规模效益。杨贵兵从网上查看到安徽岳西村民种茭白致富,就带领村组干部和农村科技带头人赴郑州、安徽、河北、山西等地学习经验、寻找销路,抢占市场。今年,全村新入社社员118户、茭白种植面积扩大到3个村民组1000多亩,年产茭白120多万公斤,远销到郑州、河北、山西等地,实现销售收入350万元。
心里时刻装着农民群众,就会为他们办实事。为了加强村级组织建设,杨贵兵将村党支部与该区检察院党组织、镇中心学校党组织联帮结对,互相共建,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与市工商局结对,由他们指导该村的精神文明建设,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运用“四议两公开”的工作方法,开展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集资修建村里道路;为了保障农民权益,杨贵兵组织人员7天时间完成全村林权勘测定界,将700份林权证一一发到农户手中,做到产权无纠纷、面积无差错。
群众心里有杆秤,杨贵兵在村里办的每一件事,都是为了让该村群众尽快致富。为了修路,杨贵兵争取市交通局支持30万元,5个月修筑一条3公里的水泥路,惠及群众700多人。该村小学饮用水水塔因年久失修,漏水漏电,影响160名师生的饮用水,杨贵兵争取省地调三队的支持,解决了该村师生的安全饮水问题。为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杨贵兵带头讲政策,说道理,全村农民参合率达90%以上。为了落实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杨贵兵倡导“阳光流程”:即准确界定保障对象,严格规范审批程序,扎实做好动态管理,建立完善个人档案,全村困难户114人达到应保尽保。
[体会]
农村工作基本上就是和广大农民兄弟打交道,为群众办事,为群众服务。与农民在一起要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襟怀坦荡、诚实正直。不说假话、大话、空话、违心话;不做表面文章,不搞形式主义、花架子;切记言必行、行必果。
到农户家解决问题的时候,首先要和农民沟通,跟农民拉拉家常,在心里上让人家接受。即使问题一次得不到解决,多去几次,久而久之,农民就会信任你、帮助你、支持你。
农村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工作,不可能凭一时的热情和干劲就会立竿见影。要做好农村工作,必须有足够的耐心和毅力。应当始终坚持团结一班人、带领一班人、发展一班人,正确处理好与现任村干部的关系、与村民代表的关系、与农民的关系。广大农民兄弟既是我们的服务对象,也是我们的工作对象。跟农民兄弟的关系搞好了,得到他们的支持,工作就会减少矛盾,多些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