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炳轩
冰天雪地无去处,。就读书问题,我曾专门谈过一次,主要讲了读书的原动力问题,谈到了读书很苦、读书很累、读书很难,但读书也是快乐、也是幸福,根本原因是主动读书还是被动读书,即要解决好为什么读书的问题。要做到为求知而读书,读有所得;为修身而读书,读有所循;为工作而读书,读有所用;为生活而读书,读有所乐。同时还讲了不能死读书、读死书,要做到学与思、学与录、学与写很好地结合起来,不但眼睛要勤,脑子要勤,笔头也要勤,特别要联系实际,善于思考,勤于实践,学以致用。
人生有涯,知识无涯,可读的书很多。对于一个领导干部来说,要多读书、广读书,但也不是什么书都要读的。人的精力、时间和所涉及的范围都是有限的,是不可能什么书都读的。我的体会是,作为一个领导干部,从职能责任出发,有六个方面的书是必须要读的。
一、多读哲学,辩证唯物
哲学是智慧的学说,是让人聪明的学说。不论从事什么工作,都应读点哲学方面的书,以提高自己观察事物、认识事物,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一个领导干部,更应该多读些关于哲学方面的书籍,以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我们是马克思主义者,我们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我们的认识论、方法论,都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之上的。我们说老祖宗不能丢,就是马克思主义不能丢,在这个主义里边,最为关键的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观念不能丢。我们常讲要全面地、历史地、辩证地看待问题和处理问题,就是要用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来看待问题、处理问题。毛主席的《矛盾论》、《实践论》、《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等,都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经典论著,更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光辉结晶。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中华文化的根基上来实践马克思主义,这就必须要学习中国的优秀文化,特别是中国的传统哲学,并同马克思主义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深刻领会和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丰富理论成果。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历程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二、多读政治,头脑清醒
政治是个很宽泛的概念,从读书角度谈政治,主要就是加强对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重大决策部署的学习。我们现在经常讲两句话,就是要统一思想,凝聚力量。但怎样统一,怎样凝聚?简要说,就是要统一到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上来,凝聚各方面的力量为实现党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而奋斗。这是党的纪律,也是党的原则,是我们党实现统一领导,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完成各项任务的保障。而要很好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准确把握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重大决策部署,并能坚持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创造性地贯彻实行。只有学习好,才能贯彻好、落实好。当前,最重要的是要深入学习好、贯彻好、落实好科学发展观,把思想统一到科学发展观上来,把力量凝聚到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各项要求上来。我们不仅在日常工作中要贯彻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在对重大问题的处理上更要体现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只有学好了,才能头脑清醒、站稳立场。以政治体制改革为例,我们的个别同志在这个问题上也有糊涂的认识,其实,通过学习不难发现,我们党政治体制改革的立场、观点是非常明确的,其关键是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很好地做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三、多读历史,心静眼明
文化是历史的积淀,知识是历史的总结。读书不能不读历史。毛主席说过,“读历史是智慧的事”,让“智慧指导冲动”,就能少干点傻事蠢事。“只有讲历史才能说服人”。现实的经验可以说服人,历史的经验同样可以说服人,历史里有可供今天人们借鉴的经验。分析研究历史现象,就是通过历史现象来揭示、认识和把握规律,不但易于人们相信和接受,而且更能发挥教育人的作用。毛主席还说过,“马克思主义者是善于学习历史的”。马克思、恩格斯也曾认为,“我们仅仅知道一门唯一的科学,即历史科学”。尊重历史,学习历史,从历史中汲取教训,找到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性的东西,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所有的共产党人应该具有的思想品质和优秀传统。
历史是一面镜子,多读史书,可以知兴替、明荣辱、辨对错、析是非,汲古铸今,扬善抑恶。例如,唐太宗在《帝范·审官》中专门谈了如何看待人才、识别人才和使用人才的观点。他的“良匠无弃材,明主无弃士”的观点,直到今天仍然值得我们学习借鉴。正如司马光编著《资治通鉴》中所说:“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嘉善矜恶,取是舍非,足以懋古今之盛德,跻无前之至治,俾四海群生,咸蒙其福。”
四、多读法律,知规守正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我们党提出,要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就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要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不仅要从制度上、法律上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而且还要从制度上、法律上保证党的执政地位。依法治国首先要依宪治国,依法执政首先要依宪执政,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允许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我们强调要加强党对立法工作的领导,其目的就是要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从制度上、法律上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实施,在法制轨道上推动各项工作的开展。同时,我们还强调要以德治国,做到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统一,目的就是要建设社会主义法制社会。
我们要建设法治社会,作为这个社会的管理者,首先要知法、守法,然后才能做到更好地执法。不知法、不懂法的人是执不好法的。我们不仅要学习法律知识、法律条文,而且还要知道建立一个法治社会所必要的各种条件。要知道法是干什么的,怎样去立法,怎样去执法。古代“法忌烦苛治贵清约”的观点很值得我们去思考。还要弄懂法治和礼治的关系,法与理、法与情、法与人的相互关系。政者正也,就是为政必须做到公正、正义、正人、正己,要讲公理、讲公道、讲正义、讲正气。只有正了,才有可能把这个社会管理好、建设好,人民才能信服。
五、多读科技,自觉主动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革命力量。当今时代,科学技术特别是战略高技术正日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国家核心竞争力越来越表现为对智力资源和智慧成果的培育、配置、调控能力,表现为对知识产权的拥有、运用能力。谁在知识和科技创新方面占据优势,谁就能在综合国力竞争中占据更有利的战略地位。面对世界科技发展的大势,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我们必须把科学技术真正置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快自主创新步伐,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带动社会生产力实现质的飞跃,努力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和保持发展的主动权。
作为一个领导干部,要有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宽广的世界眼光,按照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要求,坚定不移地把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坚定不移地贯彻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必须面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方针,研究制定推动科学技术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快把知识和技术转化为生产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同时我们还要学习科学技术,掌握科学技术,始终掌握发展的主动权。领导干部学科技,并不是要求每一个人都学习一门科学技术,而是要学习了解科学技术的发展状况、发展趋势、发展中需要解决的困难和问题,便于我们把住大势、掌握主动,更好地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
六、多读文学,修身养性
文学艺术是民族精神的火炬,是人民奋进的号角。文艺的作用是巨大的,它可以鼓舞士气、陶冶情操、锻造意志、修炼品质。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是座巨大的宝库,它是精神的能量、思想的凝聚、理论的结晶、知识的储藏。文学作品不仅仅是艺术的欣赏,而且是社会的写照、历史的反映、情感的宣泄、意志的升腾。从某种意义上说,好的文学作品所产生的社会影响不亚于甚至还高于一些普通理论作品所发挥的作用。文学作品浩如烟海,文学题材多种多样,文学内容无所不包,文学思想丰富多彩,为政者不能不知文学艺术,不能不读文学作品。从知识来源上来说,文学艺术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方面;从思想教育上来说,文学作品更为形象生动、更能打动人心;从修养锻造上来说,文学艺术更为直观易受、更能引发共鸣。一部《三国演义》,使忠义的思想道德流传千古,并使众多历史人物活跃至今,并影响着人的思想行为。当然每个时代人们对“忠义”的理解并不相同。苏东坡是中国古代优秀知识分子的杰出代表,他的作品影响力很大。《前赤壁赋》中说:“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这几句话对各级领导干部来说,现在也都是应该记取的。所以,读书不可不读文学作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伟大的文艺作品;我们做好工作,提高水平,也需要丰富的文艺滋养。我们的每一个领导干部都应该多读一些文学作品。 (据《党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