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姚广义 通讯员 徐 煜

11月中旬的一天,信阳市优化环境和干部作风建设第二督察组来到淮滨县产业集聚区检查工作。在裕盛体育用品有限公司的生产区,看到车间外面一排排的工人交通车辆,一位检查组成员惊叹:“这里比信阳的超市还热闹!”。

这仅仅是园区内22家企业之一,它是一个投资额1.3亿元的港资企业,从引进洽谈、办理审批手续到开工生产只用了24天。不仅仅是这一个企业,2010年,全县引进的12个项目中,当年引进、当年开工的就有7个,投入资金约5.9亿元。

究竟是何魅力吸引着县外、省外和国外项目和资金流向这里,园区内一位台商说:这里不仅仅是人工费用低,最重要的是“软”环境好,就是政府的办事“高效”,企业环境“纯静”。该县纪委主要负责人对这一评价的注释是:淮滨县高度重视优化发展环境工作,以淮河文化为引领,把“水往低处流”这种自然现象引入纪检监察监督和环境治理领域,利用经济学“洼地效应”的比较优势,创造理想的经济和社会人文环境, 使淮滨对各类生产要素具有更强的吸引力,从而吸引外来资源向本地汇聚、流动,弥补本地资源结构上的缺陷,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于是,以此引动建设“服务高地、成本洼地、投资福地、百姓乐园”的多米诺骨牌效应的总开关正式启动。

让软环境更具亲和力。该县建成县区一流的行政服务体系,所有行政服务事项一律进“中心”,为企业提供受理、办理、发证“一条龙”服务;开通绿色通道,实施政府、银行、企业零距离对接;县处级干部与企业结对子,为之排忧解难;全员动员,招商引资。诸多做法都是为企业树信心、送服务、办实事、解难题、促发展、保增长。

让软环境更具凝聚力。为了把亲民亲商的软环境氛围营造的更“软”,淮滨县制定出台了《淮滨县鼓励客商投资的若干优惠政策》;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经常去企业车间,询问解决问题。加佳利粮油加工有限责任公司等好多家企业的管理人员常常对县领导的关怀感到受宠若惊:“虽说是我们个人办厂,但总是牵挂在领导心上。”淮滨县领导者的共同理念是:企业是微观经济的主体,服务企业发展就是服务经济发展,保企业增长就是促经济腾飞。领导的重视,也使社会各界对环境的发展给予热切关注,知名业主和知名人士纷纷为淮滨经济发展献计献策。这一切的一切都让“亲民亲商氛围”更加浓厚,无形的散发着强大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让软环境更具约束力。为了从源头上治理影响经济发展环境的障碍,今年7月,淮滨县纪委、县监察局组织有关部门对进驻行政服务大厅的51个窗口的行政服务事项实施“流程再造”,对378个项目实行“五定五公开”,即:定项目、定办事时限、定流转环节、定审批责任人、定办事责任;公开办事流程、公开法律依据、公开收费标准、公开办事人员、公开办公及监督电话等。审定后的服务项目流程,环节简单、职责明确、时限清晰、办理提速。同时,建立了首问负责制、无缺位办公纸制、重点项目全程代办制、一周办结制、企业25天宁静工作日制、挂牌保护制、县级领导联系企业制等;县作风建设督察组定期不定期明察暗访以“五禁止、十不准”为督查工作主线,严厉查处影响淮滨发展环境的人和事。县纪委、监察局组织开展“问卷调查”、“民主测评”、“职能股室评选”等活动,成为作风转变,环境优化的抓手和亮点,2010年对21起41名干部职工分别给予了党纪、政纪处分和经济处罚。

让软环境更具竞争力。发展人才为先,该县在人事制度上逐步走向干部选拔任用的“自荐、考试、考核、票决、交流”五个常态化的工作状态。科级干部提拔使用,大学生村官招聘、教师公开录用、新农合监管员公开招聘等,一律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报名、测评、考核、公示和录用。同时,通过党务公开带动政务公开,通过党内民主推进人民民主。民主的推进,“竞争”的洗礼,全县干部的进取意识激发,干事热情高涨,有力地促进了科学行政和干部队伍素质的提升,也为优化环境促进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