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林业是实现科学发展的重大举措,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首要任务,是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民致富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我们认真落实国家政策,大力发展林业,保护生态,积极建设天蓝、水清、山绿、城美、民富的生态浉河。
一、兴林业,促进区美民富
坚持以人为本,生态优先,统筹经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着力提高林业建设质量,优化林业产业结构,林业综合效益显著提高,山川更加秀美,群众更加富裕。
一是林业让浉河区变得更加美丽。近年来,浉河区紧紧围绕打造“魅力浉河、美丽茶乡”的总体目标,坚持把建设“生态宜居新区”作为工作重点之一,不断加强林业生态建设。在城区,结合“六城联创”工作要求,加大了城市绿化美化的力度,高标准完成了城市绿化任务。城市绿化率达到了38.56%,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1.26平方米,在全省城市中处于领先行列。建成了以浉河南北岸景观带为代表的一批城市绿地公园,为市民休闲、健身、娱乐提供了理想场所。现在,浉河城区处处皆透绿,处处有美景。在农村,大力实施山区生态体系建设、生态廊道网络建设、环城防护林建设、城郊森林建设和村镇绿化工程,不断扩大绿化面积,提高森林覆盖率,全区林业用地面积增至179万亩,森林覆盖率达63.3%,高出全国平均水平43个百分点。加大对林业的保护力度,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禁止大树下山,禁止乱砍滥伐,让青山常在,绿水长流。走进浉河区的乡村,满眼是青山绿水,到处是鸟语花香,让人心旷神怡、美不胜收。
二是林业使浉河区美名远扬。近年来,浉河区林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林业工作成效显著,影响深远,为全区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争得了很多荣誉。“林业银行”声名远播。林业银行不但给林业发展注入了活力,增添了动力,而且已经成为浉河区农村改革的一个响亮品牌和一块金字招牌,迎接了来自近十个省市区的代表团的参观考察,接待考察人数1300多人次。这些参观考察团的到来,大大提升了浉河区的美誉度和知名度。集体林改全国闻名。凭着扎实的工作和良好的效果,浉河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走在了全省的前列,成为全国的先进典型。我们的先进经验走进了北京人民大会堂,面向全国交流;我们的典型做法通过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传遍神州大地。林业让浉河区的名字更加响亮,扬名四方。
三是林业让浉河区群众更加富裕。林业是绿色产业,更是富民产业,全区农民人均每年来自林业的收入在5000元左右,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80%以上,林业经济已经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特色经济林鼓起了农民的钱袋子。浉河区的特色经济林主要是茶叶、板栗、小杂果,目前,全区有茶园面积40.5万亩,板栗面积40万亩,农民人均茶园和板栗园都在1亩以上,茶叶和板栗收入已经成为浉河区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林改让沉睡的青山变成了流动的绿色银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现了均山到户,群众可以用林权证抵押贷款,也可以对林地进行有偿流转,大大提高了林地的收益。两年来,区林权流转中心已经达成林权流转交易面积40多万亩,交易金额1.05亿元,帮助林农以林权证抵押贷款1.8亿元,实现了群众增收致富。林业发展为农村创造了更多的就业岗位。全区林业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可常年吸纳3000多名农民就地务工,茶叶开采时节可吸纳季节工40多万人,使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转移,实现创收。
二、重持续,建设林业强区
在下一步的工作中,浉河区将继续坚持和发扬好的经验和做法,积极创新,持续发展,努力建设林业强区。
一是加强林地建设。大力推进生态林建设。浉河区西邻桐柏山,南接大别山,在中原经济区主体功能格局中属于桐柏大别山地生态区,区内涉及长江、淮河两大流域,是淮河上游主要汇水区,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肩负着保护生态环境的神圣使命。为此,我们将建设高标准的水源涵养林和水土保持林,完善山区生态体系建设;以铁路、国道和省道主干线绿化为重点,完善和提高城市窗口生态功能,着力打造森林公园、城郊森林、环城防护林带、绿化隔离带、庭院绿化和四旁绿化等为主要内容的城乡一体的森林生态防护体系。大力推进茶叶、板栗等特色经济林建设。以优质生态茶叶基地建设为突破口,实施好茶产业振兴“6316”工程;在发展茶产业的同时保护好生态,积极发展田改茶,适度进行坡改茶,禁止实行林改茶。因地制宜,科学发展板栗、花卉、苗木、小杂果等经济林。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公益活动,种好“示范林”,完成“责任林”,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参与到绿化造林活动中来,进一步提高森林覆盖率。
二是深化配套改革。当前,浉河区已经完成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主体工程,如何让群众得到更多的实惠,持续调动群众兴林爱林积极性,巩固和发展林改成果,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我们将不断创新,进一步深化配套改革。用好林权流转这把“金钥匙”,规范流转程序,引导和鼓励农民建立林业专业合作社、股份制林场等林业合作组织,提升林业集约化经营水平,提高林业经营效益。大力推广“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优化林地、林木、资金、劳动力、市场等资源配置,实现公司、农户和生态建设多赢。积极推广五云集团、广义茶叶公司发展生态茶叶庄园经济的做法,在保护林农基本权益的前提下,依法合理有序流转耕地和荒山荒地,推进以造林绿化为主的规模化生态治理,加快以茶叶为主的市场化产业开发。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林业银行”融资贷款功能,让林业资源动起来,让林业资产活起来,让农民群众真正开启“绿色银行”的财富之门。
三是强化科学管理。加强林业管理是兴林之路,是强林之基。第一,注重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处理好加快发展与保护生态的关系,坚决取缔违法的木材加工厂和采矿场,限制发展破坏生态环境的采矿和木材加工企业,在发展中切实保护好、建设好青山绿水。第二,加强科技培训,提高科技服务林业发展的水平,努力做到植树造林种一棵、活一棵、成材一棵,不断提高林木的成活率、保存率和覆盖率。第三,加强森林抚育管理,加大天然林、河流流域防护林保护力度,确保大树不下山,对古树名木实行挂牌保护,建立好保护档案,做到有据可查。第四,严格执法,采取有力措施,严厉打击乱砍滥伐林木、乱侵滥占林地、乱捕滥猎野生动物等违法行为。第五,抓好森林防火,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方针,本着“就近出发,快速到达”的原则,强化防火责任意识,建好队伍,完善设施,配足设备,确保不出现大的森林火灾。
三、强措施,落实工作保障
加快林业改革发展、推进生态建设,是一项惠及全区人民、造福子孙后代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必须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工作合力,落实兴林强林工作保障。
一是强化责任。坚持把发展林业作为“一把手”工程,党政主要领导亲自部署、具体组织、实地督导、一线指挥。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在政策制定、工作部署、资金投入等方面切实抓到位。发挥好林业部门的职能作用,抓好组织实施。加强林业基层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其在政策宣传、资源管护、林政执法、生产组织、科技推广、林地林权纠纷调处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严格实行主要领导任期目标责任制,把造林保存率、森林覆盖率、森林火灾发生率作为重要考核内容。加大奖惩力度,对成绩突出的予以重奖,对完不成任务的通报批评,形成有利于林业改革发展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二是完善机制。加快林业改革发展、推进生态建设,必须进一步建立完善公共财政支持林业发展制度。认真落实中央、省、市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进一步改革创新,建立政策性森林保险制度,完善金融服务林业改革发展制度,探索林权抵押贷款贴息办法,对林权已经改革到户的农民,给予小额贷款支持等相关服务。健全投入机制,积极向上争取林业资金;优化林业发展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导企业资金、社会资金投入林业建设。找准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的最佳结合点,逐步建立门类齐全、优质高效、竞争有序、充满活力的林业产业体系。
三是形成合力。充分调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社区、农村基层组织等各方面的积极性,开展形式多样的植树造林活动。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和行业组织以及社区组织的积极作用,营造全面推进生态建设的浓厚氛围。大力开展创建绿色单位、绿色企业、绿色庭院等活动。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新闻媒体,引导全社会树立生态文明理念,使植绿、爱绿、护绿、兴绿成为广大群众的自觉行动。采取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重点宣传林权配套改革出台的好政策,宣传林改后农民群众植树造林、经营林业、发家致富的好典型、好做法和好经验,示范带动全区林业改革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