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华玲

信息时代,互联网已经由过去辅助教学工具悄然走向教育前台,成为教育教学的必备手段之一。但是,由于互联网在促进形成高中学生现代思维方式的同时,往往也会造成其人生观、价值观的冲突与失范。因此,如何让互联网这把“双刃剑”能够为高中语文教学所应用,是教师、家长和学生值得共同关注和认真研究的问题。

一、互联网带给高中语文教学的全新挑战

新修订的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对语文性质的新界定,使得语文学科功能更具人本化。诸如网络文学等,互联网在为高中语文教学提供新的课程资源时,也给语文教学带来了“四大挑战”。

语文学科教材挑战。互联网之运用,使教师和学生获得课程和学习资源的途径大大增多,学习空间拓展,语文教材容量相对缩小,教材内容与社会生活的距离相对拉大。

语文教学理念挑战。信息时代,信息能力已然成为一种生存能力和发展能力,必须进行自我更新、自我发展和终身学习。作为既有工具性又有人文性的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信息文化素养是一项崭新的任务。只有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具有独立搜集、加工、处理、评价和利用信息的能力,才有助于把学生培养成为具备终身学习能力的新型人才。

语文课堂教学挑战。现行语文课堂教学结构中的主要元素是教师、教材、学生,传统语文课堂教学主要体现为师传生受、师讲生练。而互联网让“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成为现实,让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成为了可能。所以,互联网让语文课堂教学的时空得以极大的延伸。

语文教师素质挑战。互联网扩大了学生学习的空间和途径,让个性化、远程化学习更加现实,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与教师传授之间出现异步现象。再加上信息量的急剧增加,知识更新的急剧加快,教师对知识的垄断格局被彻底打破,学生从“教师中心”的桎梏中解放出来,通过网络等多种信息渠道把自己变成学习的主人。“学高为师”,语文教师素质必须加速提升。

二、应用互联网进行高中语文教学的有益尝试

高中语文教学利用互联网进行研究性教学,必须以课堂教学为主要阵地,做到“三个注重”。

注重课前知识储备。利用互联网,指导学生广泛查阅资料,解决简单的、基本的相关知识。如单元所涉及的文体知识,包括散文、诗歌、戏剧、古汉语知识的一些常见文体等。比如,《窦娥冤》一课,可推荐学生在资源网上查阅《中国京剧艺术丛书·中小学京剧读本》。在学生已有一定的戏剧知识后,再讲解讨论新课。这样,学生经过自己上网查阅、收集、整理,对元杂剧就有了较为完整的、直观的感受,学习兴趣大为提高,也更容易内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

注重课中穿插学习。尝试在互联网上解读经典文本,充分彰显学生课堂主体的地位。学会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查询、分析、辨别、筛选、整理、积累、利用信息,最终实现网络与学生互动、学生与教师互动、学生与学生互动,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无缝整合的理念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注重课后引导学生。要坚持课内钻研,课外拓展,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指导和培养。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尤其要将学生的目光引向更深更广的课外,走“大语文”道路,从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较高的分析、比较、综合、归纳等文学鉴赏、文学审美的能力。新编高中语文教材在这方面具有前瞻性、探索性。这种课内外相结合进行比较、研究的方式也给了学生很好的启发。

三、应用互联网对学生能力素质的新要求

在网络环境下进行语文现代化教学,并不意味着学生的学习就变得轻松了,相反却提出了更高的能力素质要求。一要增强发散思维能力。在掌握好书本知识的基础上,多涉猎,多思考,多吃“自助餐”,努力成为自己知识大厦的真正建设者。二要增强知识储备能力。顺应现代化教学带来的大容量、快节奏的新式教学方法,灵活运用铺天盖地的网络资源,增加知识储备,提升适应能力。三要增强自主学习能力。在学习上,要争取自主权,增强责任感,从纷繁的资源中搜寻自己所需要的东西,学会去整理、裁剪、总结与升华,从而在教师的指引下,全面提升自我、超越自己。四要增强自律能力。面对教师角色的转换、面对形形色色的网络诱惑,必须提高自我免疫力,把学习知识作为天职,端正态度,明确目的,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作者单位:信阳市二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