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部部长陈德铭日前表示,将扩容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从目前的10个试点城市扩展到全国,相关品种也将由目前的肉类蔬菜试点扩展到其他农产品,最终变“点监管”为“链监管”,形成“无法追溯来源不得上市,上市农产品都可追溯”的市场准入制度。

相关专家表示,建设农产品流通追溯体系既可以保障食品安全,也能抑制游资在流通环节炒作,但需要防范成本过高推高商品终端售价。

产品无法追溯来源不得上市

对百姓的“菜篮子”而言,价格与安全是两大要素,但“毒豇豆”等食品安全问题一次次刺激人们的神经,而随着热钱和游资频频炒作,今年以来,“豆你玩”、“蒜你狠”等新词汇见证了农产品涨价的你方唱罢我登场。

食品安全事件及肉菜价格被炒作,涉及种植养殖、加工、批发、零售等多个环节,打击了消费信心,商务部决定继上海、大连等10个城市先行试点肉菜流通追溯体系后,下一步将把其他具备条件的城市纳入试点,并逐步扩大到水果、水产品、豆制品等农产品。

在肉菜流通追溯体系试点中,商务部已把大型批发市场尤其是一级批发市场全部纳入试点,将力推电子化统一结算,同时进一步提高屠宰行业集中度,把产能向规模化、机械化、规范化屠宰企业集中。

建设流通体系“一举两得”

建设追溯体系,可以使各流通节点的信息互联互通,形成来源可追溯、责任可追究的追溯链条,有利于从各个环节对食品质量进行监管,及时杜绝游资、热钱在农产品流通环节的肆意妄为。

相关专家指出,农产品价格轮番上涨,除了市场供需矛盾加大的因素外,也与流通体系不完善、产地与市场信息不对称有关。来自商务部的统计显示,目前我国大中城市肉菜供应量的70%以上来自外埠,本地菜比重下降,北方城市本地菜比重更小。流通体系链条长、环节多,导致流通成本高、损耗大、效率低,既加大了食品安全隐患,也为游资提供了炒作机会。

成本控制考验体系成效

在相关专家看来,建立流通追溯体系,可以实现肉菜质量的全过程无缝监管,从根本上保障餐桌安全,但这一体系建设的成本控制也应引起足够关注。三方面的因素可能会导致肉菜流通追溯体系扩容推高农产品终端销售价格,即提高农产品生产安全性增加生产成本;加大流通环节科技投入增加流通成本;加大流通领域监管力度会增加附加成本。专家也表示,财政补贴不可能面面俱到,随着肉菜生产、流通企业负担增加,相关产品的终端销售价格存在上涨的可能。

专家建议,财政支持资金应该更加关注流通领域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减少对生产领域的投入,政府应更多地承担流通领域的物流基础设施、市场交易系统、信息化采集系统的建设,缓解生产、流通企业的压力,以真正实现肉菜产品“保质”、“保供”、“保价”。专家表示,政府应拟制“物价补贴”制度,以相应补贴来保障消费者权益,这“比调控终端价格更为迫切”。

(姜 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