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短短7个月时间,我市317名机关干部到“双薄弱村”担任第一书记以来,所驻村的村民就看到了变化,看到了农村将要快速发展的希望,看到了百姓将要走上小康之路的美好前景。这些变化,成为国内各大媒体记者采写新闻的亮点。新华社记者专程前来采访,《中国青年报》、《河南日报》等纷纷采写报道。今天转发的为《河南日报》2010年12月11日在一版头题位置刊发的文章。
本报讯(记者 胡巨成)带着抓好基层、打好基础、切实改变落后农村面貌的神圣使命,信阳市317名机关干部深入“双薄弱村”担任第一书记。短短7个月,就科学立项642个,到位资金1.4亿元;新修道路32公里,新修水渠10公里,新增安全饮水覆盖人口16000人,改建村级活动场所36个,新建农民书屋103个。
选派干部驻“双薄弱村”任第一书记,始于今年4月。信阳市委书记王铁说,从市、县两级机关挑选优秀中青年干部,到经济基础、工作基础“双薄弱村”担任第一书记,就是为了切实加强农村基层建设,将人才、资金和项目引向农村,让更多的机关、干部主动自觉地支援“三农”,在创先争优中构建城乡一体化党建新格局,同时也让我们的干部在艰苦的环境中经受历练,真正把抓好基层、打好基础的工作落到实处。为此,市委专门成立了领导机构,不断加强对派驻“双薄弱村”任职干部的指导、帮助和激励,有力、有效地促进了工作的深入开展。
光山县泼陂河镇邬围孜村高李垸是这一带有名的困难垸,10年没有村组长,进垸全是坑坑洼洼的泥泞小道。今年4月,信阳市检察院干部阮铁被选派到邬围孜村担任第一书记,他千方百计争取国家修路资金,又挨家挨户做动员工作,路修成了,全村百姓像过年一样高兴。村民们说:“阮书记不仅帮我们把路修成了,还把大家的心拢在了一起。”
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浉河区游河乡乔庙村。村里有一座桥年久失修,大人小孩曾掉下去好几个。信阳日报社总编助理曾鼎到这里担任第一书记后,把修桥当成头等大事,在本单位和信阳公路局的大力支持下,今年7月新桥通车,还安装了高速公路上用的护栏。记者来这里采访时,大伙说要写信向市委书记王铁报喜。
第一书记不光是修桥铺路,更重要的是帮助村里健全党组织,带领大家谋发展、奔小康。光山县教体局干部叶自明到张寨村当第一书记,入村后第一次党员干部会,还被每人索要20元“误工费”。他不等不靠,多方筹资400多万元,甚至拿出自家的全部家底,帮助村里搞经济、谋发展。党员干部信服了,主动向组织靠拢,形成了和谐的党支部。
信阳市委办干部涂健歌到平桥区五里镇松岗村担任第一书记后,跑遍了信阳市的宾馆、学校,帮助农民卖菜。并发动村民建无公害蔬菜大棚,计划3年建大棚千亩,让“松岗”牌蔬菜叫响豫南。他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到这里来不是挂职,而是任职,第一书记是第一责任人,当然要对村里发展负“第一责任”。
据了解,此次选派到“双薄弱村”任第一书记的317名机关干部,是信阳市派驻机关干部驻村工作整体规划的第一批,任期3年。之后,将依据农村基层建设的需要和布局,继续选派。
(原载《河南日报》12月11日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