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宏升 靳明哲

他是一名信阳供电公司的普通农电工,没有豪言壮语,没有惊天伟业,面对歹徒拔出的尖刀,他没有选择回避,而是挺身而出、见义勇为,哪怕是付出生命的代价。

得知朱海兵的见义勇为英勇事迹后,团市委授予朱海兵“信阳市见义勇为好青年”称号;信阳供电公司、省电力公司相继下发文件,号召向朱海兵同志学习。

“他从小就爱行侠仗义、乐于助人,这次见义勇为绝不是一时冲动!”朱海兵儿时的伙伴、王岗乡牛湾村小学校长王敏这样说。

“朱海兵平时就是一条汉子!”王岗乡大山头村党支部书记陈清厚这样评价。

朱海兵见义勇为的事迹在当地传开后,引起强烈反响,先后有数百人前往医院看望他。甚至有一位素不相识的老太太,拄着拐杖步行15公里前来探望。

12月3日,《河南日报》、河南电视台、河南人民广播电台、《大河报》、《东方今报》、《河南商报》等六家省级媒体记者一起,奔赴朱海兵的家乡,循着英雄的足迹,探寻这位普通农电工的身后,究竟还蕴藏着多少令人感动的故事。

英雄归来,身体快速恢复

记者一行刚到信阳市,就听到好消息。英勇负伤的农电工朱海兵,在医生的全力救治和社会各界的关怀下,病情已经好转,目前正在家中休养。

赶往朱海兵家的道路比预想的还要困难。从王岗乡至大山头村约13公里的路途中,柏油路、水泥路、山间小道依次出现。车越往山里行驶,路况越复杂,期间汽车不得不几次降到最低速,以保障安全通过。一路翻山越岭,到达朱海兵家时,已将近下午两点。

看到记者的到来,朱海兵热情招呼,张罗着要给每个人倒茶,众人连忙阻止。他腰部的伤还在恢复,站着的时候略微弓着腰,走起路来很缓慢。冬日的阳光照射在他的身上,散发出柔和的光芒。

说起事发当晚的情况,朱海兵的心情仍然不能平静:“留守在村子里的大都是老人和小孩,小偷太猖狂了,村里时常有偷盗事件发生。”

现在农村的青壮年都外出打工,为了防止一些不法分子趁机进行违法犯罪活动,村里组织了巡防队,朱海兵主动要求参加,成了一名义务巡防队员。

虽然是义务队员,可朱海兵丝毫没有懈怠,真正把它当成大事来做,时刻保持警惕。在事发当晚,他能第一个冲到现场,与歹徒搏斗,跟平时的警惕密不可分。

“当时有两个小偷,骑着摩托车正准备逃走。我冲到跟前,紧紧拉住摩托车。搏斗中,为了早些脱身,一名歹徒掏出匕首,划伤了我的左手手掌,腰部也被刺一刀。后来,歹徒弃车仓皇逃窜,我也昏迷过去了。”

“手掌缝了21针,腰部伤口有12厘米深,医生说已经刺破了肾壁。”朱海兵不急不慢地说着自己的伤情,并让记者看了他的伤口。尽管事情已经过去二十多天,伤口依然触目惊心,即使我们这些不在现场的人,也能想像到当晚发生的惊险的一幕。

“你那么拼命,想过歹徒事后伺机报复吗?”

“他再厉害,我是正,他是邪,还怕他报复!”朱海兵眼睛一瞪,迅速作出了回答。

令人欣慰的是,在到朱海兵家前,平桥区王岗乡党委书记刘祖刚告诉记者,经过公安部门连续作战,把朱海兵刺成重伤的歹徒已被抓获!

“我身体恢复得很快,想赶快回到岗位上工作,好好回报社会对我的关爱!”朱海兵的眼中透出感激。

古道热肠,尽显侠义本色

朱海兵的家四面环山,一条小溪绕村而过,清澈的溪水潺潺地向南流去。村民们相处融洽,小桥流水人家的生活让城里人羡慕不已。封闭的自然环境,却让生长于斯的朱海兵拥有大海般的胸襟。

在采访的路途中,记者了解到,事发当晚,经过4小时全力抢救,终于苏醒过来的朱海兵高烧不退,王岗乡卫生院的医生建议将朱海兵马上转到市中心医院。市中心医院发现其病情严重,让其家属先缴纳10000元押金,朱海兵的妻子刘梅束手无策,当场痛哭失声:“家里哪有那么多钱!”

拮据的经济条件,让朱海兵一家四口的生活过得并不宽裕。尽管这样,在别人需要帮助时,他仍会第一个站出来。

2005年,农电工陈启名辛辛苦苦将代销的化肥卖完,哪成想,天有不测风云,家中失窃,刚收回的3万多元化肥款转眼间不知去向。丢失这么大一笔钱款,对当时一个农村家庭来说,不啻于晴天霹雳。

“朱海兵听说以后,组织大家为陈启名捐款,并带头捐了200元。”同在王岗供电所上班的同事对记者说:“当时朱海兵每月的工资才500元,家里还供着两个孩子上学,正是急需用钱的时候。”

经过媒体报道,朱海兵曾经默默做过的许多事情逐渐被家乡之外的人们了解,其中有两件事被媒体津津乐道。2009年,村里要建卫生室,可是建设资金不能到位,无法及时开工。朱海兵找到村干部,主动为村里垫资,在规定时间内建成村里有史以来第一个卫生室,生活在这偏僻小山村的乡亲,再也不用因为一个小病多跑十几里山路了。

当那条后来被村民亲切称为“海兵路”完工的时候,有人误解他如此卖力,肯定从中捞了不少好处时,妻子刘梅埋怨他:“前前后后,家里贴进去8000多元,你图个什么呀?”

“事情总得有人去做,只要为乡亲好,大家迟早会理解的。”

火线上岗,他把工作当成事业

在王岗供电所,记者们见到了所里的员工,大家聊的话题,自然是朱海兵。

“朱海兵是个好电工!”所长柴世勇的话简洁有力。

1995年,24岁的朱海兵走马上任,担任大山头村的农电工。因为大山头村位于两省三县交界处,山峦起伏,地形复杂,加上这里窃电严重,电费难收,前两任农电工都因为管理困难,主动辞职。该村党支部书记认为朱海兵“肯干、勤快,一定能把工作干好”。

于是,朱海兵一干就是16年。作为一名普通的农电工,他始终坚守在农电工作第一线。为管好线损,他严厉打击窃电行为;为加快电网改造工程进度,他带领施工人员翻山越岭、不辞辛苦;为保证供电抢险服务随叫随到,他公开自己的手机号码。

他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提高。马海利和朱海兵年龄相仿,“我应该叫朱海兵为师傅。在2008年中西部电网完善工程中,半个月的时间里,他上杆施工抢干重活累活,手把手地教授我技术,在他的指导下,工程结束以后,我的各项技术都达标了!”

户户通电工程中,朱海兵作为工程负责人,组织材料、安全管理、通道协调等一系列工作都要他亲自完成。白天,他带着施工队翻山越岭,架杆拉线;晚上,还要作通道协调工作。为减少开支、节省时间,他让施工队住在他家里,让妻子做好饭,徒步走6公里的山路,将饭菜送到工地上。

“在户户通电工程中,大山头村的工程质量最好,进度最快!”柴世勇感慨地对记者说。

张家祥是供电所的微机员,一年中,他总能看到几次朱海兵满腿泥巴地走进所里。“对朱师傅是最放心的,这么多年来,每月的数据录入,他从没有发生过迟报数据的情况。”

正是怀着对这份工作的热爱,对干事业的激情与责任,朱海兵得到了群众的支持,获得了同事的认可。

朱海兵受伤后,信阳供电公司的青年志愿者自发到他的家中打扫卫生,帮助他干农活;山区交通不便,平桥区政法委书记为了看望他,说“即便步行我也要去”,并为他送上见义勇为基金;乡里乡亲纷纷提着水果到他家里探望,礼品都不贵重,却是大家的心意……

朱海兵,平日里默默无闻,却有着质朴纯真的情感,血液中流淌着对生命的热爱和对工作的激情,在他人危难时刻,他义无反顾地挺身而出……这样一位优秀农电工、一位平民英雄,人们打心眼儿里佩服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