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固始独有剧种灶戏《郭丁香》选段《迎亲、闹房》。本报记者 方慧玲 摄

本报讯(记者 方慧玲)俊秀的罗山姑娘舞着花伞刚走,俏巴的固始妹子挑着花挑来了。12月10日晚,百花之声大剧场迎来了一场蓼城儿女倾情奉献的豫东南民俗与根亲文化盛宴。由市委宣传部主办,固始县委、县政府承办的“百花之夜·民歌飞扬” 文艺展演专场晚会精彩上演。市领导王铁、乔新江、张春香、方波,信阳农专党委书记刘世华等到场观看。

帷幕轻启,伴随着豫南民乐《花挑舞》的明快曲调,来自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固始县城郊乡的姑娘小伙挑着花挑,踏歌起舞,尽情展示着和谐美满的幸福生活。剧场内顿时升腾起欢快、喜庆的气氛。

固始古为蓼国,县城素有蓼城之称。两位当地女京剧演员用绵远悠长、京味十足的唱腔,带领观众《迈步古蓼城》,领略古蓼大地的迷人神韵。

“华夏九州土地上响彻俏巴的乡音,天下固始人,固始天下人,传佳音,报家乡……”歌伴舞《天下固始人》深情追忆这块古老的土地上,先后诞生过的光耀千秋的圣贤才俊。追古抚今,今天,敢闯爱拼的固始人先试先行,农村改革发展如火如荼,六城联创、三级同创,城乡面貌换新颜。国家级生态建设示范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表演唱《固始山固始水》、音乐快板《六城联创展辉煌》热情讴歌了自豪俏巴的固始人,正以前所未有的光辉业绩,将昔日的老灾区变成了如今的桃花源。

历史上四次大规模的移民南迁,使固始成为 “唐人故里·闽台祖地”。在“让根亲文化扬名固始”文化理念的指引下,固始县充分挖掘、放大根亲资源,继2008年成功举办固始与闽台渊源关系研讨会后,2009年、2010年连续成功举办两届根亲文化节。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海内外的宗亲代表纷纷相约固始,共赴盛会,共襄盛举。歌舞《天下固始人》、根亲歌曲联唱《相约固始》、歌舞《祖根亲缘》,则将如诗、如歌、如画、如碑的根亲文化,汇成黄钟大吕,演绎出永恒不老的华歌,触动了人们心灵深处那根最敏感的神经。

固始独有剧种灶戏《郭丁香》选段,以朴实无华的土语唱词、扑面而来的生活气息,将豫东南民俗文化演绎得淋漓尽致。《对花》、《老歌、老家、老姐妹》……一曲曲民歌如同一壶壶醇香的陈年酒、一杯杯浓酽的“信阳红”,让人沉醉、让人兴奋、让人回味。观众热情的心便乘着这民歌的翅膀,翱翔于古蓼大地的历史文化天空。

固始人杰地灵文风昌盛,书法艺术独树一帜。在悠扬的二胡乐曲伴奏下,两位书法家和两位小书法爱好者挥毫泼墨,现场书写了四幅遒劲有力的大字,赢得一片叫好声。

歌声、掌声、喝彩声,声声不息;亲情、友情、根亲情,情情感人。晚会在一曲唯美、空灵的《信阳最美丽》歌声中缓缓落幕。

“在这么高档的剧场里,享受了一场这么高品质的豫南民间艺术大餐,是我大学生活的一大收获。”离席时,信阳农专林学系学生李鹏飞兴奋地说。

“整台晚会充满了浓郁的地域特色,同时加入了鲜明的时代气息,无论是从艺术的审美,还是作为固始人对家乡的感情,我都认为演出很成功,看了非常激动。”信阳中国民歌研究会副会长陈俊峰接受采访时,依然沉浸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