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成兆本

巍巍大别山,奔涌着时代的浪潮。

滔滔潢河水,流淌着火热的激情。

位于大别山腹地的新县,36万老区人民正以昂扬的斗志、火热的激情投身改革,在河南省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大潮中,勇立潮头唱大风,高扬风帆谱新篇。老区大地,水生潮起千帆竞,东风劲吹满园春。

2010年3月1日,河南省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暨市委农村工作会议召开,新县用文化引领一等奖、金融创新四个三等奖的成绩,向市委、市政府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荣誉代表过去,面对市委书记王铁提出的坚决打好“六场硬仗”的命题,作为林业大县、农业小县的新县,如何在试验区建设中立潮头,打头阵,领风骚,著文章,成为摆在全县干群面前的一道重要课题。

解放思想当先锋

建好试验区,转变思想观念是关键。新县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主动走出去,先后到扬州、盱眙、霍山、英山等地考察学习、探宝取经,寻求促进试验区建设的新思路、新途径;积极“请进来”,邀请北大教授李庚、乔然等多名专家学者帮助开阔思路,出谋划策;定期召开常委会、四大班子领导联席会、领导干部大会,共商试验区建设发展大计。全县上下发扬敢闯敢试的老区精神,勇当农村改革先锋,建立了全省首个农村产权流转网站,成立了全省首家农村商业银行,在全省率先开展“一事一议”筹资筹劳财政奖补工作,率先实现所有乡镇成功创建省级以上环境优美乡镇,在全市率先全面实施涉农项目整合,信阳涉外职业技术学院获省政府批准筹建,用一个个试验区建设的第一,不断掀开农村改革发展新篇章。

产权流转天地宽

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农村产权制度,是深化农村改革的重要内容。新县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房屋所有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水面承包经营权“五权”流转为突破口,推进农村产权资本化,取得明显成效。

新县在全市率先建立了覆盖县乡村的三级农村产权流转平台,开通全省首家“县乡联网、信息互通、网络咨询、中心交易”的农村产权流转服务网,累计发布流转信息5000余条,流转土地84.2万亩,占农用地面积的42.96%。盘活林权资产近50亿元。“人往山上走,钱往山上投”,长期无人问津的闲置山场成为投资宝地;“人在床上躺,钱在树上长”,成为林农生活的生动写照。

新县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作为土地流转的重头戏,抽调150名工作人员,组织村组干部、林农代表5900多人,成立48个勘界组,勘界面积达164.4万亩,发放林权证8.8万本,发证率达94.9%。县财政拿出200多万元对种植养殖流转大户实行贴息奖补,培育流转耕地100亩以上、林地500亩以上流转大户258户,吸引资金1.82亿元,发展经营实体1610个,流转林地78.2万亩,占林地总面积的47.7%。

新县累计建成千亩以上土地流转精品示范园10个,面积近2.4万亩。在陈店乡七姑山、客脊岭、梅花店分别建立了2000亩、2400亩和5600亩的土地流转示范园,以“公司+农户”、“合作社+农户”等经营方式,大力发展茶叶、油茶、水产等特色产业,创造了流转面积最大、流转形式最丰富、支柱产业集中度最高的典型。

金融不活,农村不活;金融一活,一活百活。新县紧紧扭住金融创新这个农村改革的牛鼻子,大胆创新,稳步推进,农村商业银行、小额贷款公司、资金互助社、担保公司等新型金融组织和金融创新产品如雨后春笋,激活了农村金融一池春水。

金融创新惠“三农”

新县在全市率先制订下发了《整合涉农资金加快推进新村建设的意见》,2010年整合涉农资金4200万元,初步形成了“多个渠道进水、一个池子蓄水、一个龙头放水”的涉农资金整合模式;注资1亿元,成立了新县金源担保有限公司,在各乡镇成立了担保中心,10万元以下抵押贷款在乡镇担保中心即可办理,已为各类涉农项目提供担保贷款1亿余元。

新县成功争取国务院扶贫办扶贫互助资金试点项目25个,项目资金375万元;制订了《新县农村资金互助社管理暂行办法》,依法规范发展农村资金互助社42家,实现了市县示范村全覆盖。各资金互助社累计发放贷款1900多笔、金额2300多万元,小资金服务了大生产;新县代表在全市“五权”确权抵押贷款暨金融创新现场会做典型发言。

新县先后在112个村启动“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参加筹资人口12.4万人,筹劳人数7.6万人,筹劳总金额1002.3万元,有效破解了农村公益事业筹资难问题;全市村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暨财政奖补工作现场会在新县召开,新县代表在全省“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暨财政奖补工作做了典型发言;国务院农村综合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黄维健对新县“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暨财政奖补试点工作的典型做法和取得的成绩给予了高度评价。

社会服务润山乡

以实现农业的规模化、现代化生产,为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农村发展提供方便、高效、优质的服务为目标,新县不断健全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

新县兑现奖励政策,向省市县示范合作社发放奖励资金15万元。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211家,是2008年的18倍,其中省级示范社3家,市级示范社10家;新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3家,较上年增长16.7%,注册资金4.32亿元,带动农户2.59万户,占全县农户总数的三分之一;在组建茶叶合作社联合会、蔬菜联合社等5个专业联合社的基础上,组建了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总社,实现了全县合作社的大联合。

新县积极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安太公司和兴民科技公司获批省级龙头企业,省级龙头企业发展到3家;建成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3个,无公害种植、养殖基地7个,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县通过复核验收;陡山河乡瓦窑冲曹远涛蛋鸡场被国家畜牧局评为“全国蛋鸡场标准化建设300强”,是信阳市唯一跻身全国300强的标准化蛋鸡场。

新县以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试点县建设为契机,建立了县级农技综合服务中心、16个乡镇农技推广综合站和38个村级服务站点,推广高产新品种和新技术,良种率达95%,农业科技普及率达90%,实现了现代农业科技进村入户。

社会保障利民生

以关心、关注和关爱农民群体为着力点,新县不断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的发展、民生的改善、社会的和谐。

全面推行新农保,群众有愿望,上级有要求。由于新县财政收入不到1.2亿元,仅新农保一项就需配套资金2600万元,财政压力很大。新县主要领导六上北京、郑州,成功争取到“全国第二批新农保试点县”项目。按照“由点及面、分类推进”的办法,新县2010年上半年在66个村进行新农保试点,下半年新农保工作在所有村全面铺开,205个试点村(居委会)应参保21.5万人,已参保20.4万人,参保率达95%,共征缴保费1745万元,累计为3.6万名60岁以上农村老人发放养老金536万元,。市委书记王铁在市试验办上报的《新县全面铺开新农保》专报上批示:“很好,望抓好落实”。

新县累计投资近千万元,建设标准化村卫生室169个,培训村医258名,基本设备配备完成率和县乡奖补资金兑现率均达100%;在外出农民工集中地设立“新农合”定点医院6所,新农合参合率为96.1%,初步解决了农民群众看病难问题。苏河镇文昌村村医李先利作为基层代表和全国唯一的村医代表,分别参加了全省卫生工作会议和卫生部“十二五”规划项目研讨会。卫生部党组书记、副部长张茅到苏河镇文昌村调研时,对新县的村卫生室建设给予了高度评价,说“如果全国都像这样,农村的卫生问题就真的解决了。” 市委书记王铁在市卫生局上报的《新县规范村卫生室“真重视、真整改、真追究”》信息上批示:“很好”。

“为政之道在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新县努力构建新型农村社会救助体系,农村低保覆盖面由原来占农业人口的3.3%扩大到4.5%。新建、改扩建乡镇敬老院5所,新改建面积3793平方米,总投资326.6万元,五保集中供养率达45.3%。陡山河乡敬老院被评为“省级文明敬老院”,千斤乡和吴陈河镇敬老院被评为“市级标准化敬老院”,全县900多名农村五保老人真正过上了“最美不过夕阳红”的好日子。

人才创业竞风流

在试验区建设各要素中,土地是根本、金融是核心、人才是基础。新县将培育人才、鼓励人才创业作为加强试验区建设的重要手段,各类英贤竞相下乡谋发展,农村创业展风流。

新县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建成各类职业教育学校8所,劳动力转移培训中心8所,593名农村实用人才创办农业经济实体300余家,涉外劳务品牌驰名全国、享誉国外;八里畈镇农村实用人才李学成等组织的八里畈茶叶协会荣获“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先进单位”;2009年,新县被评为“河南省职业教育攻坚工作先进县”;2010年,新县代表在全国城乡一体化与农业现代化综合示范经验交流与研讨会上做典型发言。

新县搭建创业平台,对投身农业的创业人才在待遇、融资和服务等方面实行优惠,建立精品人才创业园10个;实施100名青年创业小额贷款扶持计划,为70余名创业青年发放小额贷款230余万元;以立松国彦为代表的洋农场主来新县创业、以詹安定为代表的大学生回乡创业、以曹之刚为代表的国外务工人员回国创业、以张昌云为代表的成功人士回归创业、以县人大农工委主任曹绍忠为代表的干部职工下海创业、以台商杨武雄为代表的台胞创业等各类创业典型纷纷投身农村创业舞台,近千名机关干部、科技人才、回归人员引进项目30多个,资金5亿多元,呈现出“农民创家业、能人创产业、干部创事业”的喜人局面。

将军之光铸辉煌

围绕“让将军之光永远辉煌新县”理念,新县文化改革进入诗意春天。

新县加快将军山开发建设,启动广场区域拆迁改造工作;整合鄂豫皖分局旧址、烈士陵园等红色景区资源,成功创建国家级4A级景区;建成鄂豫皖将帅馆、红四方面军将士纪念馆、大别山将军书画艺术馆、大别山文化艺术交流中心,将军精神在这里光大,将军文化在这里传承。

新县先后建成11个乡镇文化站、30个村文化大院和48个农家书屋,扶持发展千斤杨摆柳等民间艺术团体15个,八里畈镇被评为“河南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新集镇、千斤乡被评为“河南省文化建设先进乡镇”。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民歌采风基地”落户新县,《打补丁》、《偷花》等16首不同风格的原生态民歌通过该台广播同步传遍世界;中央电视台音乐频道录制、播出新县民歌专辑,乡土文化登上大雅之堂。

新县组建了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成立了县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大队,积极稳妥地推进县歌舞团、县电影公司、县广电服务部等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公开选拔录用文化人才9人;重组后的新县歌舞团,年均演出100多场,收入56万余元;省文改督导组对新县文化体制改革给予充分肯定。新县精心打造的“将军之声”大戏,在中国(江西)红色旅游博览会上唱响,成为新县特色文化品牌。

城乡一体共发展

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一体化新格局,是农村改革发展的基本目标之一。新县加快城乡统筹步伐,城镇化率达到38.1%,超出省、市平均水平。

新县争取以工代赈项目28个,总投资934万元;加快小城镇建设,建成各类专业及综合市场70余个、村邮站37个、标准化供销连锁网络店425个;出台了《关于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进行“农转非”工作的实施意见(试行)》,大力推动移民下山,8000多名边远山区农民安心“下山”,进城入镇;探索出新集镇艾洼“以城带村”、箭厂河乡方湾“产城结合”、八里畈镇江湾村中心集镇扩张模式等农村新型社区建设模式。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陶然在《第一财经日报》上发表的《征地拆迁“新县模式”值得借鉴》一文,对新集镇艾洼城乡一体化示范点的创新模式给予了高度评价。新县以建设产业集聚区为契机,吸引福新特钢、宾利皮业等20余家企业入驻工业园区,4000多人就地就近就业;进一步完善“村组保洁、乡镇收集、县级运输、集中处理 ”垃圾处理机制,16个乡镇政府所在地基本实现了垃圾定时清理;已建成农村公路路肩培护率达到100%;全面完成农村义务教育债务化解任务;建成沼气池近1.3万个。新县被授予首批“国家绿色能源示范县”,是信阳市唯一获此殊荣的县。新县积极整治村容村貌,新集镇、八里畈镇被评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其余乡镇均被评为“省级环境优美乡镇”,在全省率先实现所有乡镇成功创建省级以上环境优美乡镇。

党旗高扬别样红

在扎实推进试验区建设的进程中,基层党组织起着重要的战斗堡垒作用。新县着力加强组织建设,为农村改革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新县建立新社会组织党组织110个,建立驻外党组织29个,实现了非公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党组织全覆盖;坚持在试验区建设的主战场看干部、用干部,今年5月,重用、调整了70名乡镇干部;组织127名大学生村干部参加“投身试验区、建功新农村”演讲比赛,激发了大学生村干部投身试验区建设的工作热情;将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互联网开通到村一级;选调22名政治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熟悉“三农”工作的机关优秀党员后备干部作为村党组织第一书记,共为所驻村协调项目88个,争取项目资金2769万元。

新村示范美如画

新县陈店乡梅花村立足打造产业发展、农民富裕、宜居宜业的深山区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的定位,按照“支部+企业+合作社”三位一体的模式,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大力发展村级公益事业;布局合理、环境整洁的标准化村卫生室缓解了农民看病难问题;设施齐全、功能完善的文体广场活跃了群众文化生活,依山傍水、集中连片、规划有序的农民新村令人耳目一新,展现出一幅茶园吐绿,水村山郭,村在园中、房在画中、人在景中的秀美画卷,生机盎然而又富有现代气息。2010年,该村被确定为“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梅花村只是新县示范村建设的一个缩影。新县强力推进60个市县乡三级示范村建设,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的村镇规划建设领导小组,完成了60个示范村的发展规划,印发了《新县农村住宅示范图集》,以科学规划引领新村建设;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动农民新村建设的意见》等优惠政策,对通过验收的农民新村给予10万元奖励;新开工建设农村新型住宅社区61个;县级领导干部每人联系1个村至2个村,积极帮助所联系村加快发展,引导群众把示范村建设为打造成产业强、设施硬、村容靓、农民富的农村改革试验样板村、典范村;县直各帮扶单位为所联系示范村解决各类问题200多个,投入资金2000多万元;解决12个村11.07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完成投资3100万元,建设各类水利工程1014处;投资130多万元,完成示范村村庄绿化2500亩;以陈店乡梅花村为代表的特色产业主导型、浒湾乡游围孜村为代表的产业集聚带动型、新集镇小木城为代表的打工回归反哺型、田铺乡河铺村为代表的红色观光旅游型、郭家河乡百市街移民下山并村型等一批示范新村脱颖而出,农民告别了世代居住的土坯房,真正实现了村庄变乐园,新居美如画。

保障有力促改革

建设试验区,保障是基础。新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试验区建设,在常委会上明确决定,对县试验办的经费优先保障,抽调12名专职工作人员充实到县试验办,拨付专项办公经费50多万元,在叶林大道租用数间门面房作为县试验办的办公用房,高标准进行了装修,各类办公设施齐全,初步构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

新县县委、县政府多次召开常委会和党政联席会议,听取各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工作汇报,专题部署试验区建设工作。县领导深入乡村专题调研试验区建设情况,并做出专项批示。在县试验区建设领导小组会上,明确县试验办为县委、县政府推进试验区建设的综合协调部门和常设机构予以加强;将县试验办的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县试验办的干部按正式机构一样管理、一样考核、一样任用,对股级及股级以下干部任用职务的行政级别由原单位党委(党组)予以认可,先后有2名干部得到提拔重用。县试验办充分发挥自身职能作用,积极当好县委、县政府的参谋助手、工作落实的有力推手,找准推进工作的有效抓手,今年年初梳理出试验区建设涉及的46个部门和工作任务100多项,制成菜单式任务表,一项一项定期督察,紧抓不放,定一件、干一件、成一件,全年开展专项督察20余次,形成千斤重担众人挑、合力书写大文章的工作格局。新县在《人民日报》、《河南日报》等省级以上媒体和新华网、人民网等省级以上网络媒体刊发稿件300多篇,在地市级党报党刊和网络媒体发稿1000余篇,宣传层次高、密度大、效果好。

一夜春风一夜雨,满园碧绿满园红。试验区建设为新县插上了腾飞的双翼,注入了强大的动力。现在的新县,乡村美、人气旺、干劲足、发展快。

改革求突破,试验促发展。试验区建设极大地唤醒了新县广大干部群众的主动性、创造性:土地流转活起来,资金流动下乡,农民抱团闯市场,农村社会保障健全,人才创业更有劲,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观,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好风凭借力,扬帆正当时。省委八届十一次全会通过的全省“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加大对信阳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的支持力度。建设试验区,省里有支持、市里有部署、县里有决心、群众有愿望。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试验区建设向纵深推进,一个农业基础稳固、农民安居乐业、农村和谐稳定、城乡统筹发展的新县必将更具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