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周海燕)自“华英农业”富民计划实施以来,商城县委、县政府把此项工作作为一项政治任务和富民产业抓紧抓好,在市富民办、华英集团及有关部门的支持下,顺利实现“两年任务一年完成”的目标。截至11月底,全县已开工建设养殖小区39个,已建成36个,开养32个,已出售合格成品鸭28万余只,每只利润在2元左右。
领导重视、强力推动是保障。自“华英农业”富民计划实施以来,市委、市政府领导经常轻车简从,深入商城县养殖小区进行调研、检查、指导,并悉心解答部分养殖户的咨询,这对全县的工作是巨大的推动,对广大养殖户也是极大的鼓舞。县里主要领导多次主持召开专题会,研究制定各项优惠奖补政策,多次深入各个养殖小区,现场协调解决具体问题,为“华英农业”富民计划在全县顺利实施提供了坚强的保障。
齐抓共建、部门联动是关键。该县各相关部门按照市、县的统一安排,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创新服务方式,简化办事程序,优先优质服务“华英农业”富民计划,形成了齐抓共建的良好工作格局。华英集团的支持服务很到位,技术人员随叫随到,及时给予技术指导,充分展示了华英集团的团队精神和服务意识。
群众参与、利益驱动是基础。群众是“华英农业”富民计划的受益者,也是参与主体。在商城县,最初有近200人报名申请建养殖小区。在养殖阶段,在华英集团的支持下,该县养殖户真心、用心、尽心养殖,经济效益十分明显,平均每只利润在2元左右,有的高达3元,在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带动下,养殖户的信心更足、热情更高,为“华英农业”富民计划在该县成功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
商城县富民办主任陈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华英农业”富民计划自3月17日实施以来,至今历时近3个季度,时间不长,但已建成36个标准化养殖小区,不仅促进了全县养殖产业的快速发展,而且带动种植、运输等相关产业发展,带出了20余位以竹棍、稻草和鸭粪贩卖以及水电安装为主业的农村经纪人,活跃了市场,发展了经济。可以说,“华英农业”富民计划不仅为群众致富找到了出路,而且树立了领导干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公仆形象,极大推动了农村试验区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