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图:市统计局 张慧娟)

本报讯(记者 赵雪峰 特约记者 张慧娟)“十一五”以来,特别是市三次党代会以来,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全市上下解放思想,抢抓机遇,锐意进取,奋力克服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有效需求不足等因素的不利影响,加快推进由工业小市向工业大市跨越,走出了一条规模、速度、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之路,信阳工业经济实现了巨大飞跃,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主要引擎。

工业经济快速增长 总体规模急剧扩张

5年来,在“工业兴市、工业强市”战略的引领下,全市发展工业、激情创业的氛围空前浓厚,越来越多的创业者跻身工业领域一试身手,全市工业经济主体迅猛增加,经济规模快速扩张,工业化进程持续提速。“十五”末,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个数只有366家,到2009年末发展到1073家,2010年10月又增加到1173家,不到5年的时间里,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个数增加了2.2倍。全市工业增加值则由“十五”末的153.24亿元提高到2009年的332.8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4年间年均增长16.7%,分别快于“十五”平均增速和同期GDP增速3个百分点以上;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十五”末的30.1%提高到2009年的34.1%,自2008年起持续超越一、三产业比重,成为全市经济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尤为可喜的是,“十一五”前4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3.5%,快速实现翻番。今年前三季度,全市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1%,预计全年工业增加值增速将保持在15%以上,“十一五”末,全市工业总量较“十五”末翻番已成定局,工业对经济发展的支撑和带动作用日益增强。

工业结构优化调整 发展方式逐步转变

5年来,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全市始终坚持科学发展的理念,把调整工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作为复杂多变形势下推动工业发展的重要抓手,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工业内部结构实现了优化升级。一是规模企业比重快速提升。全部工业增加值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所占比重由“十五”末的50.2%提高到2009年的67.6%,4年提高了17.4个百分点,预计到2010年末,其比重将超过7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骨干企业发展迅速。2009年,年产值过亿元的企业131家,5亿元以上的19家,超过10亿元的8家,较“十五”末有大幅度的增长。特别是华英农业登陆深市,同合车轮、华新水泥、天瑞水泥、大唐超超临界机组等投产运营,进一步扩张了工业规模产能,提升了生产要素及市场集中度,全市工业经济散、弱、小的局面得到显著改观。二是支柱产业引擎作用凸显。食品,纺织、化工、医药、建材、钢铁、机械制造、电力等八大支柱产业加快发展,引领工业发展作用不断增强。2009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八大支柱产业增加值所占比重达69%,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的贡献率为68.2%。三是高技术产业发展迅速。“十一五”前4年,全市高技术产业增加值按当年价格计算累计增长1.6倍。目前,高技术产业依然保持快速增长,今年前10个月同比增长26.4%。

工业效益显著改善 产业集聚方兴未艾

在规模扩张、发展提速、结构优化的同时,工业发展也创造了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销售收入由“十五”末的224.1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760.6亿元,4年间增长了2.4倍;实现利税分别由7.7亿元、16.06亿元增加到42.57亿元和71.44亿元,4年间双双翻了两番还多,既大大增强了企业的自我积累和发展能力,又有力地支撑了地方财政收入的增长;创造就业岗位由“十五”末的10.25万人增加到16.73万人,4年间增加了6.48万人,(下转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