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试验办
国有淮滨农场是一家成立于1952年的国有农垦企业,下辖六个分场一个社区,总人口3205人,其中职工420人,土地总面积1.3万亩,其中耕地面积1.2万亩。
河南省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启动以来,作为一家国有农场,该场借势发力,沐春风,思改革,勇开拓,谋发展,闯出了一片农垦企业改革发展的新天地。日前,市农村改革试验办公室专门到该场进行了调研,认为该场抓住了改革机遇,靠发展富裕了职工,靠试验激活了企业,靠创新重新焕发了生机与活力,为做好“三农”工作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
推进土地向合作社集中,把农场职工从土地上解放出来。该场将市场机制引入农业经营管理,实行土地联片经营模式,全面推行以“两田制”为主的农业经营管理体制改革,探索出一条土地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的有效途径。“两田制”即:将农场农用地划分为身份田和招标田,凡是农场正式职工每人配置5亩身份田;将身份田以外的所有农用地作为招标田,全面推向市场,引入竞争机制,实行招标运作。2009年5月,该场结合实际,提出将“两田制”转变为土地流转,大力发展专业合作社,引导土地向合作社集中,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目前,该场已扶持建立专业合作社5个,投资2600多万元,实现了农场1.2万亩农用地全部流转。通过土地流转,该场已建成千亩良种繁育基地2个,千亩杨木生态林基地1个,500亩良种繁育基地3个,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明显提高。
推进产业向特色集中,把农业从低效中提升上来。该场围绕“发展特色农业,建立良种繁育基地、无公害杂粮生产基地、蚕桑生产基地,走集约化经营之路”的思路,一方面积极筹措资金,对农田基础设施进行改造,投资420多万元,修建了通往各分场的水泥路22公里,解决了职工出行和农副产品外运的问题;投资60万元,新打机井15眼,保证了农场土地90%可灌溉;投资50万元,挖界沟、排水沟5000米,解决了排水不畅的问题;投资60万元,整修水泥晒场6000平方米,解决了农产品的晾晒问题。农业生产条件的极大改善,使场里的土地由过去的每亩80元承包费没人要,变为现在的每亩550元流转费抢着要。另一方面,该场充分发挥每个分场的资源优势,实行“一(分)场一品和几(分)场一品”战略,发展特色农业,搭建创业平台。目前,该场的广柑、西瓜、生猪、长毛兔、桑蚕养殖等特色产业发展得红红火火,经济效益十分明显。
推进人口向社区集中,把群众从乡村中转移出来。该场按照“先规划、后建房,拆旧房、建新房”的要求,果断实施农垦棚户区改造和新村建设,推进人口向社区集中,使农场面貌焕然一新。该场投资5000万元,在一分场兴建农场新村经济适用住房420套,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按每平方米680元的成本价出售给职工,并完善基础设施,实行社区管理,让职工廉价住上高品质的楼房,圆了职工多年来盼望像城里人一样住上楼房的梦想。
国有淮滨农场推进试验区建设的做法,虽然有其一定的特殊性,但其改革先改人、探索先探路、创新先创业、为民先富民的发展思路、精神状态、改革举措却有着普遍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