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1月29日电(记者 李 菲)记者29日从全国妇联获悉,近年来,中国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关爱农村留守流动儿童的工作机制已初步建立,各项制度措施逐步完善,留守流动儿童成长环境明显改善。

记者了解到,为推动关爱服务体系建立,促进儿童全面健康发展,全国妇联和教育部日前在安徽合肥共同主办了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建设交流研讨会,就农村留守流动儿童的社会管理和关爱服务机制以及各地的经验和做法进行了交流研讨。

全国妇联书记处书记、农村留守儿童专题工作组组长赵东花在会议上指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在成长发展中面临的问题,采取了一系列重要举措。许多地方党委政府把解决留守流动儿童问题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制定出台了多项政策措施。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努力将学校建设成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主阵地。各级妇联、共青团、关工委以及公益机构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关爱活动。为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提供了丰富经验。

赵东花强调,国家在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要建立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这需要集中力量和智慧共商对策,推动关爱服务体系建立,促进儿童全面健康发展。希望各有关方面各司其职,共同做好关爱服务体系建设工作。

据悉,全国目前有农村留守儿童5000多万,流动儿童2000多万,平均年龄12岁,平均留守时间为5年。留守儿童在成长关键时期有40%的时间缺少父母的陪伴。建立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已成为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发展的重要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