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郝 光
张先生的信用卡在去年出差的时候因为购物曾经透支过26元钱,回来后因为数额很小、工作忙就忘记了,后来在银行工作人员电话的催促下,他才去银行把透支的钱补上。没想到这小小的疏忽给他后来的生活带来了大麻烦。他在一次贷款买房的时候被银行告知,因为有不良信用记录,银行不能贷款给他。
听说市人民银行正在举办征信知识宣传周活动,他赶去进行了咨询。工作人员告诉他,信用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基石。社会信用水平的提高离不开征信体系的建立。中国人民银行于2006年组织建成了全国统一的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到2007年年底,该数据库分别为全国1300多万户企业和近6亿自然人建立了信用档案。现在,贷款买房、买车,或者是申请信用卡,商业银行都会查看申请人的信用档案,也就是信用报告,了解申请人的信用记录。目前,信用报告的应用正向求职、租房等更多的领域拓展,正逐渐成为每个人的“经济身份证”,日益渗透到人们日常的经济活动中。具有良好信用记录的人已经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讲信用带来的种种便利。银行工作人员开玩笑地跟张先生说,如果你每年都能按照合同约定还款、缴纳税费,就说明你有较强的信用意识,同时具备相当的管理自身财务的能力,对商业银行等放贷机构而言,他们最喜欢跟你这样的人打交道。反过来说,如果一段时间内连续或多次出现逾期还款的情况,下次你再和银行打交道时,银行可能就会很谨慎。
记者了解到,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是各商业银行的信用数据信息共享平台。主要采集和保存个人在商业银行的借还款、信用卡、担保等信用信息,以及相关的身份识别信息,并向商业银行提供个人信用信息联网查询服务,满足商业银行防范和管理信用风险的需求,同时服务于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建立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既要实现商业银行之间信息共享,方便群众借贷,防范信贷风险,又要保护个人隐私和信息安全,只能经当事人书面授权,在审核个人贷款、信用卡申请或审核是否接受个人作为担保人等个人信贷业务,以及对已发放的个人贷款及信用卡进行信用风险跟踪管理,才能查询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
市人民银行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通过建立个人信用记录,使个人过去的信用行为对未来新的信用活动产生影响,以制度约束个人养成重信用、守合同、遵守法律的行为和形成诚实守信的社会氛围。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的正式运行,将会大大推进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提高全社会的诚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