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环保宣)今年以来,市环保局从自身职能出发,积极推进环境友好型产业集聚区创建工作,确保我市15个产业集聚区又好又快发展。

用规划环评为创建环境友好型产业集聚区打下坚实基础。该局通过开展规划环评工作,充分发挥产业集聚区规划环评在政策、技术方面的指导作用,从源头上预防规划实施可能造成的不良环境影响,规避制约产业集聚区健康发展的各类潜在环境风险。截至目前,我市15个产业集聚区规划环评报告已全部编制完成,其中12个已通过省环保厅审查,其余3个正在审查中。

采取八项举措为产业集聚区快速健康发展助力。一是强化服务指导。通过提前公告入区建设项目环境准入条件、环保审批程序,建立健全入区项目环境管理台账,对入区建设项目实行动态管理和跟踪服务。二是保障环境容量。对集聚区的建设项目进行统筹协调,优先支持集聚区发展。三是下放审批权限。根据入区建设项目性质,进一步下放审批权限。四是减少审批程序。对已完成规划环评审批的产业集聚区,符合环保准入条件的入区项目简化审批程序,直接进行审批。五是简化环评内容。对已完成规划环评审批的产业集聚区,简化规划内建设项目的环评内容。六是降低收费标准。对已完成规划环评审批的产业集聚区,入区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及咨询收费,要求环评单位按照国家标准的80%执行,畜禽养殖、屠宰类项目,按照国家标准的50%执行。七是给予资金支持。环保资金优先用于产业集聚区列入环保规划内的重点项目;争取的国家、省两级各类环保资金优先用于集聚区企业环保能力建设。八是提高工作效率。已完成规划环评审批的产业集聚区,入区项目环评审批时限在法定时限一半的基础上进一步缩短,5个工作日内完成项目审批;各项许可证的审批时限在法定时限基础上缩短1/3;项目排污总量指标核定在7个工作日内完成。对于各类符合中央投资要求的项目,实行特事特办,限时办结。

将创建环境友好型产业集聚区贯穿于项目落地管理之中。通过严格落实“四个不批”对入园项目进行环保把关,加快园区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出台了《信阳市环境保护局关于加强珍珠岩加工行业环保管理的意见(试行)》,通过确定选址、生产规模、生产工艺、污染防治措施等多方面准入条件,提高我市珍珠岩加工行业的整体水平,培育和树立一批布局合理、产业优势突出、技术含量和清洁生产水平高、污染物排放量小、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协调发展的项目典范,引导和带动产业集聚区可持续发展。

做好环境友好型产业集聚区的创建工作还必须随时了解掌握集聚区发展动态。在下一步的工作中,市环保局将着重开展环评服务、环境监测、统计考核等环境服务监管平台建设工作,加快推动产业集聚区环境质量及重点污染源监控系统建设,将产业集聚区纳入自动监控网络统一管理,为环境友好型产业集聚区建设提供技术支持。

(本栏目由市环保局建设监督科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