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苏良博 吴正宇)光山县在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中,按照“大打一场农机合作深化的硬仗”的要求,因地制宜,多措并举,上规模、上水平、上效益,稳步推进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建设和发展。
因地制宜,多样化创建。该县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采取引导不强迫、指导不决策、扶持不包办、呼吁不干预的方法,发挥农民在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中的主体作用,引导有经济实力和经营头脑的农机大户、种粮大户、外出务工有成的返乡人士及乡村干部等能人牵头,整合现有农机资源,采取农机入股、土地入股、资金入股等多种形式,组建农机专业合作社。坚持走出去引进来,组织农机专业合作社社员、农机大户等到外地参观学习,借鉴经验,开阔视野。坚持因地制宜,不贪大不苟求外表形式,量力而行,注重运行效益,确保合作社发展有后劲,进而做大做强。
加强扶持,规范化发展。该县出台《关于加快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意见》,提出了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思路、工作目标和工作措施。实行政策倾斜,农机购置补贴优先支持合作社,今年以来,对农机专业合作社购置农业机械和建育秧工厂补贴180多万元。利用“阳光培训”工程等对合作社社员进行技能培训,仅今年就培训合作社社员150多人,大大提高了他们经营农机、服务农民和开展农业生产的能力。
重点培育,市场化运营。该县对青龙河、新民、利民、兴农、富兴、诚信等农机专业合作社进行重点培育,政治上鼓励,政策上优惠,资金上扶持,业务上强化指导。在合作社建设上坚持统一规划和建设图纸、统一配置办公桌椅、统一制定各项规章制度、统一建立各种档案。在合作社的发展上,引导他们大力开展土地流转和订单作业,扩大作业面积,拓宽服务领域,提高收入。该县新民农机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3000多亩,青龙河农机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2800多亩,兴农农机专业合作社除开展土地流转、订单作业外,还增添了农机修理、作业信息服务等业务,提高了合作社知名度和辐射带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