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锐

对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一件关系到小学阶段教育教学质量的大事,必须让学生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要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喜欢阅读,学会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小学阶段是形成终身阅读能力的基础阶段,不仅影响着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质量,而且关系到其他小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历年来语言基础教育和改革实践证明,阅读教学一直居于小学语文教学中重要位置。但是,往往语文教学实际中阅读教学难以实现既定目标,学生阅读能力和阅读技巧的教学任务无法得到落实。即使学生在一个学期内学了十多篇课文,甚至包括小学基础教育阶段多达百来篇的课文,也可能还是无法进行独立的有效阅读。有许多学生正是因为阅读有效性的缺失,随着学年的增加而逐渐失去了阅读的兴趣,从而影响到了终身阅读习惯的形成。这个现象给小学语文教师们提出了一个严峻的问题: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方法的有效性。

一、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让阅读过程更加自由

阅读教学最重要的任务是让学生真正喜欢阅读,体验到阅读带来的乐趣。要给孩子们足够的自由,让他们读到他需要的、感兴趣的、能够理解的文章,不断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1.提供足够的时间让学生阅读。阅读的过程就是读者与作者相互对话、倾听、理解的过程。这一过程是精神层面的情感交流,应当是自由的,而非被迫的。只有建立在自由交流基础上的阅读,才能有助于增进每一个读者的理解、思维的发展、感觉的形成。正是在这个过程中间,无形中培养了学生有效的阅读能力。与此同时,阅读能力的不断提高更加促进了对话的深度广度。教师在编制教学计划时,更多地考虑到教学方法的选择,控制教学过程的推进,以促进教学各个环节间的衔接,于是必然挤压学生宝贵的阅读时间来确保整个教学活动的完整。大家都知道,这实际上就让孩子自己阅读成为一种形式。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自由阅读,就不能体会到与作者心灵对话的乐趣,也就等于放弃了培养阅读能力的机会。

2.构建清新良好的阅读环境。阅读环境的优劣对于阅读的效果是有着直接的影响。学生作为进行阅读的主体,教师需要对阅读环境的质量进行掌握,良好的阅读环境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有较大的裨益。在开始阶段,教师可以细心地将学生引入到创设的阅读环境当中开始阅读。我们需要依照读物的内容,使用一些辅助的工具(如音乐之类)。在这样环境下的阅读对学生而言,是非常容易进入状态的。在阅读结束之后,可以让学生相互之间组成小组对阅读的内容和自己的感想进行探讨。这样对于学生的阅读成效的强化和培养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能力都有好处。我们在阅读过程中需要考虑设计一些问题。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地进行设计,要达到既能够引导学生开动脑筋也可以满足学生的成就感。在答案方面,最好不要设定标准答案,只要有道理、说得通就是答案;在难度方面,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设计好梯度。这样的设计最终不但可以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都能有所收获,个别学生的思维也可以得到更加有效的刺激。

3.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学生由一个个不同的个体所组成,相同的文字对于学生的感受与刺激是不同的。我们需要尊重学生与众不同的想法,即便这种想法在我们成人的眼中是多么的不可思议。我们要作为一个倾听者,要让学生能够从容地说出自己的感受而不要在意教师的看法。对于学生的看法,我们需要进行正确的评价和指导。在评价的时候要多给予鼓励,让学生有继续阅读的热情。同时也要巧妙地指出问题的症结所在,说明正确的方向。

二、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

对于小学生而言,良好阅读能力的养成并不容易,需要经过长期的阅读训练。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有目的地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这也是语文课程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分层次培养阅读能力。现在我们提倡的是,语文阅读课尽量让学生们自学完成。但自学并不意味着自我放任,实际上,阅读和训练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学生在字、词、句等思维技巧与文本阅读有效性的提高上都必须依靠长期的训练。小学阶段每个年级的学生年龄差异明显,使得他们的阅读水平也有一个很显著的差异。因此,教师必须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分层次培养阅读能力。如低年级学生阅读课文,可以按“读准——读通——读懂”这样几个层次进行,中高年级可以按照“读通——读懂——品读”这样几个层次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这里强调“品读”,要按照年级的不同要有一定的欣赏、评价能力,这样逐步培养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能力。

2.多元辐射,培养学生创造性阅读。阅读教学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的阅读实践活动。小学阅读教学应该努力提倡学生创造性阅读,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广义地说,读(阅读)、述(复述)、唱(演唱)、画(绘画)、演(表演)、问(质疑)、比(比较)、思(思考)都是阅读的形式。教师可把它们有机结合,从而形成读述结合、读唱结合、读画结合、读演结合、读问结合、读思结合、读比结合等,让学生自己与课文对话,从自我出发去感受和体验,从而创造性地阅读。

三、 让学生广泛阅读,使阅读成为习惯

阅读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学生的阅读不仅仅局限于课堂,更包括课外。学生的课外阅读是一项大工程,同样需要学校与教师的帮助指导。研究表明,中国儿童的阅读量远远少于同年龄西方儿童,中国儿童大量阅读的时间也比西方儿童整整晚了四年,这些都严重影响着孩子阅读能力的形成。利用学校的资源,自主开发资源,通过课外大量的阅读,不仅是对阅读教学的补充,而且是阅读积累、思想积累、方法积累的有效途径。方法有:1.尽可能开放图书阅览场馆,班级成立读书角,发动学生带来阅读资料。组织好阅读小组,对阅读资料进行分类筛选,注明阅读字数、阅读时间,提出阅读任务,做好“学生阅读情况记录”。2. 定期不定期地开展阅读竞赛活动。3.成立阅读小组,组织阅读测试等等。阅读能力是孩子的终身能力,必须从小抓起,立足于早,立足于兴趣,立足于养成。从小学开始,扎扎实实,让阅读变得快乐,变得轻松,变成习惯,让阅读教学真正有效地融入到语文教学中。

(作者单位:商城县吴河乡中心完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