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富
张悟本“冒”出来得好,好就好在他是一个反面教材;张悟本消失得更好,好就好在打倒一个耗财伤身的“伪科学”,站起来了千万个有益人民健康的“真科学”。其实,我们是绝对不欢迎张悟本之流的,但恰好是在张悟本消失了以后,我们才在央视等主流媒体上看到了真正科学的卫生健康节目。从这个角度上说,我们是庆幸张悟本的出现的,因为张悟本的出现,才看到了张悟本的消失,因为张悟本的消失,才看到了真正的有关生命的科学。
从下岗职工到“神医”,再到“中国最权威的营养大师”,张悟本为什么能忽悠全国人民?其实,剥去张悟本头顶“神医”、“大师”的光环并不难。相关监管部门只需查一查相关名单,就可以摘去张悟本“首席营养师”的头衔;北大医学部也只要翻阅其学生档案,就可以查出他从未踏入北大校门的事实;倘若一些机构和媒体有一点社会公德,不对其进行包装,或者为了追求收视率而推波助澜,是不可能出现极具讽刺意味的张悟本神话的,更不可能在御医后裔“刘太医”、宣称“红薯可治百病”的林光常、胡万林之流被打倒以后,依然会有张悟本“冒”出来。
从张悟本被神化到打回原形的过程,不能不让我们深思:是谁为“张悟本们”的滋生提供了土壤。这就是,假神医屡屡得逞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于相关监管部门的熟视无睹、迟钝反应和不作为,客观上助长了这些伪科学的泛滥和伪专家的疯狂。张悟本现象的积极意义就在于,政府、主流媒体和医学专家这次能及时站出来,对“张氏保健养生逻辑”说“不”。而这本来不是问题的问题,终于被官方当作“问题”拿出来,放在大庭广众之下,进行义正词严的批判,表明科学终于占据了主导地位,社会也正在回归理性。
回归理性的一个重要信号,就是在张悟本消失以后,我们终于在央视新闻频道每天中午12时30分以后,看到了科学养生的知识介绍,在央视科学教育频道看到了名副其实的医疗和保健专家开办的养身保健讲座。当笔者每天中午拿起笔记下期盼已久的养身知识之时,欣慰之余,不免有一些心酸,并要发问:在经济发展到一定时候,在人们解决了温饱之后,对生命健康的追求和对科学保健知识的期盼,是每个公民的权利。但是,为何在民众屡屡上当受骗、劳神破财之后,才能获得“马后炮”似的回报?为何只有在张悟本们的伪科学被戳穿以后,才会有科学的姗姗来迟?难道这只应归咎于民众健康知识的匮乏和辨别真伪能力的低下?这个理由恐怕是站不住脚的。真正的责任或许应当在那些“食君之禄”却没干“忠君之事”的管理者,以及少数为了集团利益,人云亦云误导大众消费的媒体。虽然张悟本消失了,倘若管理者还是不作为或者是乱作为,王悟本、赵悟本们还会伺机卷土重来的。因此,当务之急是为遏制劣质的保健信息泛滥,有关部门应守土有责,并组织有资质的保健专家发出更强的声音,以此加大对医疗保健信息的有效供应,以满足市场对科学保健信息的需求,方能不给伪科学留下可乘之机。
终于消失了的张悟本,给公众和社会留下的是一幕辛辣的讽刺剧,但愿在这场代价不菲的闹剧之后,观众看到的是赏心悦目的正剧,而且永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