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黄 铎)11月4日,全市古籍保护工作会议在阳光宾馆召开。来自全市文化、教育、民族宗教、财政、发改委、科技、文物等部门相关人员和驻信高等院校的相关人员参加了会议。
会议指出,我市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古代文献典籍遗存丰富。这些古籍是中华民族在数千年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重要文明成果,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和想象力、创造力,是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一脉相承的历史见证。古籍具有不可再生性,由于年代久远,许多古籍难以保存,传承至今的珍本孤本,尤显珍贵。此次古籍普查范围是全市各级公共图书馆,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图书馆,文物博物、民族宗教、医疗卫生等单位及民间收藏的古籍;普查对象是汉文和各少数民族文字的古籍;普查的主要内容是古籍基本情况、古籍破损情况和古籍保存状况等。在全面普查的基础上,将编制《信阳市珍贵古籍名录》,并命名一批“信阳市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同时申报《河南省珍贵古籍名录》和《国家珍贵古籍名录》,集中资金,改善古籍保管条件,有计划地对破损古籍进行修复,建立古籍综合信息资源数据库,加强古籍的出版、研究、利用工作,采取有效措施,向社会和公众开放古籍资源,发挥古籍应有的作用。
会议强调,古籍保护工作是政府组织实施的一项重大文化工程,保护珍贵的中华古籍,是文化工作者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全面开展古籍保护,实施我市古籍保护计划,是各级文化部门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任务。要充分调动有关部门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齐心协力,共同开创古籍保护工作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