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具时代气息、综合设施完善的新县三中 |
□本报记者 华 唯 通讯员 李文德 管 乾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关乎教育公平、关乎教育质量,关乎千家万户和学生的切身利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为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义务教育发展的基本目标。多年来,新县始终把义务教育作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中之重,把均衡发展作为义务教育的重中之重,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推动教育发展的奠基工程和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的重要工程,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加大工作力度,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普及程度逐步提高。目前,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共有212所,在校生57708人。初中19所,在校生19222人,小学173所(另设教学点20个),在校生38486人。全县小学阶段适龄人口净入学率为100%,初中阶段适龄人口净入学率为99.7%,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为90.32%;在校学生年辍学率小学为0,初中为0.03%。
——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全县小学、初中专任教师共有3810人。其中,小学教职工2696人,学历合格率为100%;初中教职工1114人,学历合格率为100%。小学、初中校长全部进行了岗位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小学教师具有专科学历比例、初中教师具有本科学历比例分别为64.94%和65.8%。1993年以来,新补充的初中、小学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为100%。全县中小学各学科教师均按规定编制标准配备齐全,能够按照国家规定的课程计划开齐开足全部课程。
——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全县小学生均建筑面积5.4平方米,初中生均建筑面积7.8平方米,中小学校舍均达到省定标准;学校危房能得到及时维修与改造,D级危房全部消除,农村中小学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正分步有序实施。全县所有初中和小学都装配了现代远程教育设施,小学生均图书17册,初中生均图书24册,各校均有固定的运动场和常用的体育、音乐、美术、劳动器材以及劳动实习基地,学校内部教学设施配套,教学仪器的配备达到规定的标准。
——经费投入逐步提高。县财政对教育拨款实现逐年增长,2007年至2009年,县预算内教育经费拨款增长比例分别为35.79%、36.1%和38.2%,实现了教育支出以财政拨款为主。城市教育费附加实现足额征收,实行财政专户管理,确保全部用于发展教育事业。全县教师工资均由县财政统一管理,做到了按月足额发放,无拖欠教师工资现象。
——办学水平稳步上升。全县各中小学严格按照国家和省制订的课程计划、教学大纲,开全课程,开足课时,积极推进以课程改革为核心的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义务教育阶段没有出现重点校和非重点校、重点班和非重点班以及招收择校生的现象,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稳步上升。2004年以来,全县小学毕业率和初中毕业率均为100%,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达到国家现阶段规定的要求。
——学校管理日趋规范。全县中小学都建立了安全管理责任制和应急机制,加强安全教育,落实安全措施,强化安全意识,学校校舍和设施都符合安全标准,学校周边的治安、文化、交通、卫生环境得到优化。近10年全县没有发生重大安全责任事故,全县教育收费逐步规范,被省政府授予“规范化教育收费工作示范县”称号。
在存在诸多困难和问题的情况下,新县通过艰苦的努力,推动义务教育逐步实现了均衡发展,广大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达到了空前的高度。
党政主导,咬定目标抓创建
1997年“普九”验收后,新县坚持把“两基”工作摆上突出位置,把教育工作重点转移到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上来。一是领导带头抓。坚持实行“两基”工作主要领导负责制,县里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县四大班子相关领导任副组长,相关职能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两基”工作领导小组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县创建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专门办公室,具体负责推进“两基”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实行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和县四大班子联席会定期议教制度,每年专题议教3次至5次,研究解决教育问题,从2000年起,建立了县级领导联系教育制度,实行责任承包制,县四大班子领导每人包一个乡镇,联系一所学校,做到每季度必须到联系点视察一次教育工作,每年必须为学校办1件至2件实事。县人大、县政协多次对教育进行专题调研,为教育排忧解难。二是法规保障抓。县委、县政府出台了一系列规章制度确保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顺利实施,先后下发了《新县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施意见》、《新县人民政府关于实行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均衡发展监测制度的通知》,专门制定了《关于调整我县“普九”巩固提高工作规划的通知》,根据各乡镇的不同情况,采取整体规划、分步实施、逐年达标的办法,下达了年度目标任务,明确了每个乡镇达标时限要求,并与各乡镇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把各乡镇的年度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纳入目标管理,强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三是部门协作抓。明确要求各成员单位充分发挥职能优势,为义务教育工作提供便利条件,献计出力。县财政部门优先划拨教育经费,国土部门优先审批学校用地,建设部门积极帮助学校进行规划设计,公安、工商、文化等部门主动开展学校周边环境治理,新闻宣传部门大张旗鼓营造氛围,全县形成了群策群力办教育,上下一心抓“均衡”的良好局面。
多方筹资,改善条件上台阶
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教育经费投入是关键。新县是全国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教育经费投资缺口较大,该县不等不靠,创新工作思路,多方筹措资金,千方百计加大对教育的投入。一是加大财政投入。为切实改善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办学条件较差的局面,县政府明确提出“财政宽裕时,优先增加教育投入;财政紧缺时,不减教育投入”,保证对教育投入的主渠道畅通,保证国家拨付的教育经费达到“三个增长”。县财政将教师工资全部纳入统一管理,按月足额发放;建立健全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把生均公用经费纳入县级财政预算,足额予以安排,加强对城市教育附加的征收、管理和使用,对各类教育专项资金实行专户管理、封闭运行,切实提高使用效益。二是积极跑项争资。抓住近年来国家加大向西部和革命老区基础设施投入的机遇,积极寻求国家政策扶持,争取上级对新县各类教育重点建设项目的支持和各专项资金的补助。几年来,先后成功争取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项目、远程教育项目、课桌凳更新项目、寄宿制学校建设项目、图书仪器设备添置项目、学校安全工程项目、特殊教育学校、河南省学前教育试点县建设项目等;多方争取社会帮扶助教,争取到城关二小明德项目工程、福和希小扩建工程、“八一”爱民小学、将军希望小学、啓福小学、千斤东方今典、吴陈河澳华小学、深圳东江环保小学及复羚未来星小学等项目30余个,共争取资金近2亿元,有力地改善了义务教育办法条件。三是广纳社会资金。新县义务教育基础差,底子薄,历史欠账多,为尽快缓解义务教育难题,该县制定出台优惠政策,鼓励企事业单位、群众团体和个人多种形式办学,广纳社会资金。先后吸引了各类社会资金1.8亿元,投入到学校建设中,有效地弥补了义务教育资金不足问题。近5年来,全县为义务教育发展累计投入资金3.6亿元,新建校舍21万平方米、改造校舍面积5万平方米,全部消除了D级危房;全县中小学添置课桌凳18327套,装备计算机2115台,33所学校建成校园局域网,建成多媒体教室21个,计算机教室79个,195所中小学校(含部分教学点)安装了卫星教学收视系统,所有教学点都配有光盘播放设备,全县中小学基本实现了教学手段信息化。经过几年的艰苦努力,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校容校貌发生了巨大变化,目前,“最好的房子是学校,最好的环境是校园”在该县已成为现实。
多措并举,巩固学额保普及
随着《义务教育法》的深入贯彻落实,全县小学阶段适龄人口入学率和巩固率均达到了100%。但到了初中阶段,由于受山区自然条件、农民家庭状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往往容易出现学生流失现象。为彻底扭转这种现象,该县采取多种措施狠抓控辍防流失工作。一是政府主导保普及。政府加大《义务教育法》、《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有关教育法律、法规和政策宣传力度,利用每年的3月和9月,积极开展义务教育宣传月活动,切实提高了全县干群送子女入学和依法维护少年儿童就学权益的自觉性。同时,始终坚持适龄儿童少年“入学通知书”发放制度和小学毕业生免试就近升入初中制度,强化政府行为,保证适龄儿童按时入学,提高适龄人口入学率。二是落实政策保普及。认真落实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认真落实将公办普通高中招生指标均衡分配到初中的政策,分配比例达到50%。为保证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女入学问题,全县中小学全部取消了择校生规定,对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女实行就近入学原则。同时,规范学校收费,坚决杜绝乱收费行为发生,切实减轻学生经济负担。该县“两免一补”工作因成绩突出,被省政府表彰为全省先进单位。三是扶贫助学保普及。积极协助县“1+1”温暖工程办公室,实施贫困生“1+1”温暖工程,动员社会方方面面的力量,积极开展扶贫助学活动。每学年开学初,要求教育部门和学校对学生的家庭经济情况逐人进行了解,摸清底子,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救助措施,保证学生入学。争取上海市卫生企业协会、河南省常香玉基金会以及新县慈善总会等爱心团体在全县开展助学活动。此外,还通过设立救助贫困学生基金、开展城乡教育对口支援活动和“一帮一”、“结对子”扶贫助学活动,有效地遏制了学生因贫困而辍学的现象,全县初中辍学率每年都控制在1%以下。县教体局还通过建立科学的考评机制,在制定量化考核细则时,加大了适龄人口入学率和巩固率的权重,引导学校采取措施,控制学生流失。
优化配置,整合资源增效益
由于新县地处山区,群众居住分散,全县最大的行政村人口不足3000人,最小的行政村只有几百人。在上世纪80年代,为了普及初等教育,村村都建立了小学,进入90年代后,农村小学适龄人口逐年减少,部分农村小学生源明显不足,1998年,全县239所小学中,有56所小学在校生不足100人,有42所小学虽然人数在100人以上,但有的班级已不足20人。部分村级小学出现了七八名教师守着五六十个孩子的现象,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针对这种情况,从1998年开始,新县教体局就着手对部分乡镇的小学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在调整工作中,为了消除部分干群对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的误解和抵触情绪,该局一方面加强宣传,积极引导,采取自县到乡、自乡到村、自村到组、先干部后群众层层动员的方式,通过印发宣传材料、发表电视讲话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中小学布局调整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赢得了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另一方面办好试点,示范带动。先后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卡房、苏河、千斤、郭家河四个乡镇进行试点,在试点取得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根据不同情况,分别采取相邻的两个村联办小学、分片设立高年级、将全乡高年级集中寄宿就读和相邻的两个村隔年对招的办法,因地制宜,全面开展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目前,全县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进展顺利,已撤并初中6所,设立九年一贯制学校3所,撤并小学48所,整合了教育资源,提高了办学效益。
完善机制,优化队伍强素质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高教育质量,必须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近年来,新县县委、县政府始终把教师队伍建设摆在突出位置。一是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多年来,新县教体局每年利用暑假举办“师德师风教育”学习班或师德师风集中教育活动,组织教师学习教育法律法规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开展争创师德标兵活动,组织优秀教师组成师德报告团,在全县开展以“树师德、正师风、铸师魂”为主题的巡回报告活动,用身边的人教育身边的人,用身边的事激励身边的人,收到良好效果。二是实施名师兴教工程。坚持名师带动,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名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评选活动,先后评选名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428人,通过评选、考察、培训,一大批优秀中青年教师脱颖而出,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同时,在全县实行了城镇优秀教师到边远乡镇和薄弱学校支教的政策,近三年来共选派中青年骨干教师300人次到偏远和农村薄弱学校任教。三是稳定师资队伍。建立教师“退一进一”补充长效机制,确保教师队伍稳定,满足正常教育教学需求。同时,县政府还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和吸引高校师范生到新县任教,扩大教师来源渠道,充实教师队伍。近年来,先后吸纳优秀人才近800人,充实到教师队伍之中,为新县教育注入了活力。四是健全培训机制。健全完善教师培训制度和机制,每年按计划开展新教师培训、新课程培训、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班主任培训、中小学校长培训及继续教育工作,全县每位教师每年至少参加一项(次)培训。每年还邀请教育专家、学者来新县授课,切实增强培训效果,转变教育观念。如2007年至2008年,县教育部门就邀请魏书生、王文湛、高金英、高万祥等8名全国著名教育专家来到新县,对全县教师进行集中培训,反响十分强烈,效果十分明显。
严格管理,规范办学保质量
在加强学校建设的同时,始终注重强化学校管理工作,使中小学办学水平明显提高。一是加强教学管理。教育主管部门研究制定了《新县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意见》,要求各中小学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课程计划开全课程,开足课时,保证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对教师的备、辅、批、考、研等方面都提出具体要求,有具体的考评方案,每学期都要组织教学常规落实情况专项检查,一旦发现问题,及时通报批评,并建立回访督察制度,督促整改。同时,积极开展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推行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二是加强校园管理。为切实提高校园管理水平,该县教体局在全县开展了“校园建设示范学校”评选活动,并采取“以奖代补”的办法,每年对各中小学的校园建设与管理情况进行检查评比,量化打分,对成绩好的学校授予“校园建设示范学校”称号,并给予一定的奖励,激励学校加强校园建设与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安全工作保障机制,成立县中小学安全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各乡镇及公安、教育、工商、文化等部门的职责,县教体局与全县中小学签订安全工作目标责任书,对安全工作实行一票否决,切实加强学校安全管理。近3年全县未发生重大校园安全责任事故。三是加强财务管理。制定了《新县中小学财务管理办法》等制度,改革农村小学财务制度,在全县实行了“财务月报”制度,撤销村级小学财务机构,在中心校设立财务结算中心,村级小学只设报账员,一切收支由财务结算中心审核把关,中心校、初中每月将财务收支情况向教体局上报。同时,还在全县开展了学校干部和财务人员离任审计制度,审计有问题的,不予提拔和调动,并追究相关责任。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义务教育是教育工作的基础工程,在采访中,该县教体局局长胡光志表示,将进一步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继续把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作为中心工作,实行严格考核,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继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拓宽筹资渠道,加大筹资力度,切实改善办学条件;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强化学校内部管理,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加强农村义务教育的领导和管理,坚持依法治教,促进全县教育事业持续、快速、均衡发展。
(特稿统筹:冯康松)
编者按:
近年来,在上级党委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新县县委、县政府立足实际,发挥优势,大力实施“科教兴县”战略,大打科技扶贫攻坚战,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在全省排序从1992年全省倒数第一攀升到2007年的第52位,近五年上升了32个位次。先后获得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中国优秀旅游目的地等10多项国家级荣誉。
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新县县委、县政府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全县教育事业得到快速发展,先后荣获国家“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县”、全省“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先进集体”、“全省‘两基’工作先进集体”、“河南省首批职教强县”以及“河南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效果显著单位”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