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长明

这是一个让人神往的乐园,这是一方充满希望的热土。

如今,走进淮滨县城关镇前楼村,眼前的景象令人惊诧、让人兴奋、使人感慨:只见一条条宽阔笔直的水泥路纵横交错,一座座米色墙体、蓝色尖顶的欧式别墅鳞次栉比,一排排白墙灰瓦、屋檐翘起、徽派建筑风格的三层小楼巍然壮观;还有那村办公楼、便民综合服务大厅、村文化大院、夕阳红养老院、村宴会中心、金娃娃幼儿园……到处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新农村景象。

淮滨县城关镇前楼村位于县城新区,有5个村民组、643户2850人、党员38人,是一个典型的郊区型新型农村社区。这个村过去脏、乱、穷,规划无序,污水、垃圾、危房遍布全村。多数村民房屋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所建,70%左右的是危房。村里无硬化道路、无下水道、无卫生设施、无自来水,部分村民家还没有通电,群众的生活质量极为低下。当时村里欠外账20多万元。

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以来,前楼村人敢为人先、先行先试,创新举措、科学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体制创新快速发展,农村社会保障体制创新进展顺利,基层组织建设和民主管理体制创新成效显著。前楼村目前是河南省十佳魅力村镇、河南省新农村建设示范调研基地、河南省民主法治先进村和全省文明村镇创建先进村,村党支部去年6月被省委组织部授予全省“五个好”村党支部称号。

建新村 让村庄变乐园

前楼新村,说是农村,却矗立着一排排整齐的徽派楼房;说是城市,却掩映着乡村一眼望不尽的绿色……前楼村把新农村建设作为城乡一体化的突破口来抓,新村正日益成为人们安居乐业的幸福乐园。

前楼村通过利用“空心村”的整治和废弃地、湖洼地、坑塘、坟地等的整理,腾出新村基础用地和农民宅基用地,在本村进行土地置换,置换所得资金3000多万元用于新村建设,为城乡一体化建设积蓄了资金,铆足了后劲。

针对“城中村”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城市建设的需要,按照节约用地、适度超前、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做强优势产业、体现文化内涵、融入现代文明的要求,该村充分尊重群众的意愿,吸纳村民的合理建议,进行科学规划,制定了《前楼村城乡一体化实施方案》,为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提供了科学、全面、具体的指导。

先行先试,大胆创新。该村选定朱营、韩营、王营村民组作为城乡一体化建设的自然村,以王营村民组为集中居住试点村,全面展开了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各项工作。拆除了王营老村庄的空心村,整理沟塘、坟地约80多亩。以宅基地换新居的方式,总投资1200万元,建成了建筑面积约20000平方米的王营社区,使63户村民免费住进了每户面积约285平方米的新房,院墙统一采用透绿式栅栏,统一门窗和防盗窗,整个小区整齐划一。目前,王营、朱营2个村民组120户村民全部入驻新村。前楼、后楼的100户村民新居已经建成,村民也已经入住新居。投资1400万元建设韩营村民组,72户新居已大头落地,正在进行基础设施配套建设,2010年年底前就可入住。

如今,该村一个建筑新颖、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的现代社区正在建设,全村60%以上的农户集中到一起。家家住上了三层小别墅,户户开通了宽带,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村民过上了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

“家里厨房改造了,引来了自来水,新建了卫生间,院子铺上了水泥地坪,花圃里种上了花草,到户的路也成了水泥路,环境好了,卫生整洁了,这如同在做梦啊!”村民蔡光辉向来村里一拨又一拨参观的外地人员介绍村里的变化时,脸上的笑总也掩藏不住。

在走访中,许多村民都喜不自禁地说,如今的前楼村,每当夜晚来临,村里的路灯都会按时亮起来,远远望去,路灯与星星融为一体,仿佛进入了人间仙境,漂亮极了。

兴产业 让前楼快发展

无工不富,无商不活。前楼村的干部、群众从实践中深深认识到,一个无地耕种的城中村,根本出路就是依靠县城优势,大力发展乡村工业和商贸业,把工商业的优势体现出起来。

针对全村群众因县城框架拉大而全部失去土地的现状,该村“两委”迅速行动,重点引导村民大力发展粮油加工、建筑建材、中介服务、物流运输等行业,努力在二、三产业上拓展增收渠道。该村采取有力措施,着力规范村建筑队、装潢公司、塑钢厂等10多个私营企业的生产和经营,引导企业更新观念,扩大规模,加快发展。

为助推新村产业迅速发展,2010年3月中旬,前楼村挂牌成立了前楼村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完善相关章程和有关制度,已融资200万元,向从事养殖、加工、服务、建筑等行业的村民提供资金服务,推动了全村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目前,全村有60%以上的群众从事建筑、运输、加工、服务、中介等行业,大部分村民走上了致富之路。全村现有近30户家庭年收入在20万元以上,有近70户家庭年收入在10万元以上,有近90户家庭年收入在5万元以上,村民年人均纯收入11000元,全村综合经济实力位居全县首位。

重保障 让村民无忧愁

“丈夫在村建筑公司干活,咱女同志足不出村就可以在村里开的宾馆就业,俺两口年收入3万元以上,再也不愁失地养老的事啦。”在前楼新村西湖宾馆,村民王大嫂深有感触地说。

由于县城扩建的数次征地,使该村前楼、后楼、朱营等5个村民组的土地全部失去,村民的就业、养老问题十分严峻。近年来,特别是试验区建设的号角吹响后,前楼村“两委”坚持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积极探索建立健全一系列社会保障体系。切实抓好养老保险,让村民老有所保。广泛宣传上级养老保险政策,引导符合条件的村民全部参加养老保险,保险覆盖率达90%以上。切实抓好合作医疗,让村民老有所医。全村新农合覆盖率达到100%。切实抓好敬老院建设,让村民老有所养。投资110万元,建成全县一流的村级老年公寓,公寓设施齐全,环境优美,生活舒适,是老年人理想的养老、居住、康疗、娱乐之地。切实抓好工商企业,让村民就近就业。与县市场发展服务中心共同投资800万元,建成社区农贸市场,可解决300名村民就业问题;加快发展村办企业,以城乡一体化建设为契机,办起了塑钢厂、建筑公司、运输公司、石材加工厂、宾馆、豆制品厂、养猪场等村办企业,吸纳800名失地农民进厂务工,失地村民的就业道路越走越宽广。

树形象 让新村荡新风

前楼在变,路更平了、房舍更漂亮了、景更美了、村庄更干净了。村“两委”意识到,外在的变化还要与农民素质的提高保持同步。

文化娱乐需要平台。前楼村投资300多万元,在新村中心腹地建成了集文化广场、图书室、健身小区、KTV歌厅、戏台、台球室、棋牌室等为一体的多功能文化大院,成为全县农村第一文化大院,村民的文化娱乐有了好去处。

培养和打造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一直是村“两委”考虑的大事之一。以“争当文明市民、建设五好家庭”、“争创星级文明户”等文明创建活动为载体,在全村广泛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开展“美德在农家”、“婚育新风进万家”、“信用户”、“平安家庭”创评活动,帮助农民尽快实现向新农民角色的转换。他们还自发成立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和妇女禁赌会等群众自治组织,在组织群众移风易俗、倡导文明新风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现在,前楼村酗酒赌博的少了,忙正事的多了;婆媳不和、邻里纠纷的少了,尊老爱幼、和睦乡邻的多了……“讲法律、用法律”正成为农民群众的自觉行动,封建迷信、打架斗殴、聚众赌博等歪风得到有效遏制,农村社会秩序稳定。很多群众感觉村里的生活“有了本质的变化”。目前,全村共评出120户各种类型文明户,各种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新意迭出。

抓党建 让党旗更鲜艳

近年来,前楼村“两委”改革创新、积极探索,深入推进创先争优活动,提出了以“支部引领、党员争先、办好实事、群众受惠、再上台阶”为活动的党建创新目标。

在开展“党建创新型”、“民主管理型”、“安居乐业型”等新农村创先争优活动中,村“两委”以扎实开展争做学习型、创新型、实干型、服务型、吃亏型为重点的“五型”党员队伍活动,通过“比谁学习成绩优、比谁工作业绩好、比谁作风形象佳、比谁服务质量好、比谁群众满意度高”活动,激发了全村党员勤奋学习、为民服务的热情。村“两委”还充分利用党员现代远程教育平台,抓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不断提高党员的政治素养和致富能力。

组织创先进,党员引领是关键。前楼村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他们组建了3支党员志愿服务队,进组入户,努力为群众解难事、办实事、做好事;组建便民志愿服务队,由党员干部、老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组成,定期或不定期地深入到住户,为群众代办各类审批事项,答疑解惑;组建治安志愿服务队,由10名年轻力壮的党员和10名基干民兵组成,他们经常深入组户,及时排除潜在的不安定因素,调解各类矛盾纠纷;组建帮扶志愿服务队,15名党员干部深入组户,了解困难党员、困难群众的现时状况和实际困难,为困难党员和困难群众排忧解难。目前,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已帮助24名困难户实现了脱贫,为35名困难户申请了低保,帮助困难家庭子女申请助学金12人次,为困难家庭办实事37件,送慰问金1.5万元。

该村通过“4+2”工作法,切实强化民主管理。充分发挥村“两委”的主导作用和农民的主体作用,大力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先后解决韩营村民的分宅基地问题、村建经济适用房的分配问题,确定了享受低保的村民名单,入住王营、朱营和韩营新村的村民名单。通过“4+2”工作法,卓有成效地开展了新村建设,确保了“大拆无大患,大建无大乱,村民有保障,居家有洋房”目标的初步实现。目前,前楼村通过“4+2”工作法决议事项60多件,件件得到落实,件件群众满意。

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带着底气、保持锐气,又有着发展豪气的前楼新村,一定会在加快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的征程中,谱写出更加辉煌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