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菊梅(中)在五云茶叶公司调研时的情景。
本报记者 关心亮 摄

本报讯(记者 关心亮)10月26日,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菊梅率领省人大常委会专题调研组来我市就“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科技成果转化问题”进行调研,并召开专题汇报会。市委书记王铁,市长郭瑞民,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乔新江,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高曙霞,市政府副市长曹新生,市人大常委会秘书长聂书华等先后陪同调研并出席汇报会。

王菊梅一行先后来到信阳五云茶叶公司、市农科所、上天梯方浩公司和信阳农专实地查看。每到一处,王菊梅都认真询问有关科技创新工作情况,并要求有关负责同志不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力度,提高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能力。

汇报会上,乔新江代表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向省人大常委会调研组的到来表示最诚挚的欢迎,并介绍了我市的市情。他说,信阳是一座历史古城。早在8000多年前,境内淮河两岸就出现了相当规模的原始农业,现保存有裴李岗文化、龙山文化和屈家岭文化遗址多处。信阳是一座文化名城。早在古代,信阳就豪杰辈出、文化灿烂。信阳是一座革命红城。信阳是著名的革命根据地,是鄂豫皖苏区首府所在地,是将军的故乡、红军的摇篮。信阳是一座绿色茶城。信阳位于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区,四季分明、降水充沛、自然生态良好,是全国级生态示范市。信阳是一座交通重城。信阳区位独特,交通发达,自古就是江淮河汉的战略要地,也是东南西北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信阳是一座宜居新城。信阳人民以前所未有的热情和气魄,开展六城联创,城市综合治理如火如荼,老城面貌焕然一新,羊山新区、信阳工业城等新区建设粗具规模。全市经济实力日益增强,人民生活不断改善。

曹新生汇报了我市科技创新工作情况。他说,“十一五”期间,我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构建“一个载体、三个体系”,按照“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大力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发展战略,认真落实省、市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工程,积极开展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的重大科技行动,科技成果转化和自主创新步伐明显加快,科学技术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支撑引领作用不断增强,创新型信阳建设取得重要进展。科技创新环境不断优化、科技创新主体不断壮大、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十二五”时期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攻坚阶段,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切实把科技进步和创新摆在“十二五”发展的突出位置,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加快建设创新型信阳。

在听取相关情况汇报后,王菊梅指出,信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工作,“十一五”期间,科技事业稳步发展,科技创新亮点很多,成效显著。进一步优化了科技创新环境,信阳先后出台了一系列鼓励、促进自主创新的政策措施,为全市科技进步、自主创新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培育催生了一大批创新主体,几年来,在市委、市政府一系列鼓励、扶持自主创新的政策和措施的引导下,出现了一大批创新型企业,创新主体不断壮大,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很多中小型企业也都非常重视科技研发,走科技兴企的科学发展道路,(下转第二版)